暴露下體、露骨求愛…為何失智了還對照顧者襲胸摸臀?醫師:記住8心法讓自己釋懷

「去抑制」行為,是原本人類擁有的基本慾望,如性慾、食慾等,受到疾病影響,出現失控現象。(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有些失智症照顧者會說:「他不記得我沒關係,但是他老是認為我會害他,偷走他的東西,食物被我下毒,把我當成仇人或賊來看待,好令人傷心。」

如果問一個失智者的照護者,最辛苦的部分是什麼?是不眠不休,即使盡力照顧失智者,失智者卻仍然退化嗎?

但照顧者可能會回答:「其實,這些我可以忍耐,也都做好了心理準備……」

這一點,最讓照護者心力交瘁

根據研究,最讓照顧者感到負擔沉重的,是失智症相關的精神行為症狀。因為失智症不僅會帶來記憶力退化,注意力不集中,語言表達能力下降,執行組織能力下降,還可能會帶來所謂的精神行為症狀。

什麼是精神行為症狀呢?這是一個概括的集合名詞,簡單來說,就是泛指因腦部罹患失智症之後產生的一系列精神、情緒、睡眠、飲食、行為等異常或障礙。舉例來說,可能有妄想、幻覺、憂鬱、焦慮、失控、怪異舉止、飲食障礙、睡眠障礙等。

有些照顧者會說:「他不記得我沒關係,但是他老是認為我會害他,偷走他的東西,食物被我下毒,把我當成仇人或賊來看待,好令人傷心。」

失智者可能會出現妄想的症狀,內容則不一致,但多半是東西被偷走了的妄想,或是堅信有人要陷害他,甚至是子女可能會遺棄他等,種種並未真實發生的事。

麻煩的是,不管家屬或朋友怎麼勸說、安慰,甚至拿出監視錄影畫面、銀行存摺等種種鐵證,失智者依舊不相信,有時,失智者會認為連這些鐵證也是假的,讓家屬有理說不清,愈講愈生氣。

其實,這是因為受到疾病的影響,有時不是口語安慰或解釋就能緩解。我建議,必要時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專業協助,或以合併藥物與非藥物治療來加以控制。

 (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患者堅信有人要陷害他,其實只是失智症伴隨的精神行為症狀。(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他生病了,他不是故意的

而在照顧失智者時,我們必須了解,這些都是疾病相關的症狀,不是失智者故意的。

失智者不是故意找碴,也不是故意不信任你

照顧者常說:「他搞不清楚日期、方位沒關係,但是他同一句話,一天問上個幾十、幾百次,不管我怎麼費盡口舌回答都沒用。我在上班,他猛打電話來,我不停地接電話,主管都給我白眼了。跟他講,他也不聽。或者是三更半夜不睡覺,一直要我去找已經過世的叔伯,我晚上照顧他,白天還得上班,我不知道這種生活能撐多久……」

雖然照顧者常常因為上述症狀而面臨精神轟炸,或是疲於奔命,這真的非常辛苦。但是我們在照顧失智者時,也要了解,失智者這些症狀是受到疾病的影響。

他不記得了,所以問你。你回答了,但是他又忘記了,所以再問你。你又回答了,但是他想不起來,所以又問了你。

他真的不是故意的。

照顧服務員覺得屈辱

如果問一個失智者的照顧服務員,是什麼原因讓他照顧不下去,寧可辭職到他處去?是因為照顧失智者比一般長者更累、更耗時?是因為薪資不成比例?

照顧服務員常說:「餵食翻身把屎把尿,我們都不以為苦,也能了解不管是失智者或是家屬,正是需要照顧服務員來增加照護的專業性與強度。但遇到失智者動輒脫光衣物,暴露下體,或是口出穢語,露骨求愛,甚或是襲胸摸臀,就令照顧服務員很難忍受。」 (相關報導: 用紙跟筆就能做的失智症檢測!一張圖分辨,老化引起的「健忘」與失智症有何不同 更多文章

照顧服務員雖然多半是中年族群就業,但多數是女性,遇到這些狀況,不免深受打擊,內心覺得屈辱,或是受到不小的驚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