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兌現《2021年綠學院給全體用戶的一封信——時間複利》給市場的承諾,可把綠學院一群綠色帶路人給整慘了,要不是因為最近半年新冠疫情肆虐,許多公司決策者中標,甚至為了處理新冠後遺症勤跑中醫,放緩了公司買碳權、屯碳權的速度,否則現在正適逢新舊全球碳交易市場遊戲規則的轉換期,急著趕鴨子上架,你抱著過時的認知行動也恐怕渾然不覺。
即使如此,當你得了新冠肺炎,從無止盡的昏睡中醒來,刷手機看到蘋果要求其供應鏈碳中和,不然踢出供應商名單;還有幾家公司宣布買到了碳中和天然氣、出走到新加坡買碳權、擁有森林就有了碳權存摺、淘汰老舊機車竟然可以拿到碳權,再加上你記得電動車也都在賺碳權的錢,你心中隱約感到不安,公司會不會動作太慢了呢?
我猜測你心中同時也在嘀咕,「蘋果可惡啊,做碳中和這件事他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自己的碳排放責任都丟到供應商的手裡,也沒見他讓大家賺更多錢、拿出什麼具體的資源協助供應商碳中和,成天只知道對外放話威脅大家,實在不知道這是哪門子的ESG。我連公司的碳盤查都還沒做完,自家用電設備清單也還沒有整理出來,就得唬爛企業淨零排放路徑規劃,好吧,算了,明天研究一下碳權怎麼買,找一家不太貴的先買一些,也發個新聞稿,至少有公司行銷效益。」
碳權賭城指南教你認識三種賭場莊家:各國政府、聯合國、國際獨立機構
這種邏輯有點像我們因為想要玩玩看什麼是俄羅斯輪盤,去了一趟賭城拉斯維加斯,只因為在機場搭計程車時,司機得知你此行的目的,跟你推薦他知道有間賭場酒店裡的俄羅斯輪盤特別容易贏錢,你用手機搜尋了一下這間賭場,看起來沒有什麼問題,於是你就去了!
買碳權又不是度假!我們應該至少理解一下這位司機是誰,他的目的是什麼,也許他表哥就是經營這間賭場酒店的負責人!
是的,去一趟碳權「賭城」,我們首先應該要取得一份指南,至少要先知道莊家是誰、玩家是誰、怎麼交易,今天我們就先來認識莊家,也就是誰在開賭場、發籌碼。若你不是綠學院專欄文章的長期讀者,還沒有很理解強制性市場和自願性市場碳權的差別,請先點開這篇文章《為什麼你很難拿到碳權?一文搞懂兩種碳權交易市場差別》,再接著往下讀。
開碳權賭場的莊家一:各國政府
當國家有自己的減碳或碳中和目標,總量管制排放交易就成為政府很重要的碳管理政策工具,把允許的排放總量規劃成「排放許可」,當做一種籌碼,也就是排放許可型碳權發放給受管制者,受管制者多半是排碳大戶,在特定期間的排放總量不能超過持有的許可數量,不然就必須想辦法減少排放量、或是向仍有剩餘排放許可者購買。
此類型碳權供需雙方所形成的是一種強制性市場,因為它建立在主管機關強制性的管制規則之下。絕大部分的強制性市場彼此並不互通,受管制者無法透過購買另一個強制性市場下的碳權來抵扣自己的排放責任,碳權不會在不同的強制性市場之間流動,你在某一個賭場裡取得的籌碼,是不能去另一個賭場裡兌現的。 (相關報導: 為何台灣即將課徵碳費、碳稅?專家列4點完整解析,世界各國早就在執行 | 更多文章 )
除了強制性市場之外,受管制者也有可能因為國家還沒有建立強制性市場、但有其他需求;或是「非被管制者」,不是排碳大戶,但因為各種需求想要參與,因此做為補充機制,有些國家的主管機關會建立自願性抵換機制,參考國際建立的方法學,或是自己建立自己國家的方法學,然後配合認證機制,讓企業來申請,將減量成效轉化為碳權。我國現正運行中的「抵換專案」即屬於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