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南專欄:「拒絕統一」才是台灣人民最大黨

蔡英文總統的勝選之道在結合台灣派和中華民國派。(總統府提供)

中華民國到底是誰的?這樣的題目很像是在問「中華民國」版權的所有權究竟該歸誰擁有嗎?但,「中華民國」到底有沒有版權的智慧財產權歸屬問題?

國民黨當然會認定「中華民國」的所有權只能屬於國民黨所有,理由很簡但:「中華民國」乃係「國父」孫中山所創建的國民黨因推翻滿清而建立的,其所有權理當屬於國民黨所有。基於「槍桿子出政權,天下是我打下來的」之東方威權帝國法統演繹,這樣的說法其實義正詞嚴,很像是個大道理。用現在很流行的庶民語言來說,就是:中華民國就是「國民黨父祖輩們」拋頭顱、灑熱血才創建的國家(政權),非我族類者豈可任意篡奪?即使被中國共產黨趕到台灣來,也還應保有「中華民國」的所有權,絕不容外人輕易染指。

台灣人從悲情中走出來了嗎?

所以當李登輝於1988年1月13日依據憲法繼任為「中華民國」總統時,「令許多外省人不滿,導致國民黨『外省派系鬥本省派系』正式浮上檯面。」因為,李登輝就是個國民黨外來入侵的「非我族類」。李登輝這位中華民國總統的命運在當時確實處在生死交關之危境中。

1989年8月國民黨內由外省派系所組成的非主流的青壯派問政團體開始集結,公開倡議「國民黨改造運動」。1990年2月,中華民國爆發二月政爭。以外省人為主力的青壯派立委們遂於1990年在立法院正式成立「新國民黨連線」,是為新黨的前身。

1993年,新國民黨連線在台灣南北舉行18場「請問總統先生」說明會,開始批判李登輝;同時,舉行新連線政治團體成立大會,厚植實力。1993年8月10日,新國民黨連線集體出走,宣布脫離中國國民黨,成立新黨。這算是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的國民黨第一次正式分裂。但在國民黨內的本土派(以地方派系的集結為主力)和外來殖民派系的鬥爭並未因此而止戈,其內鬥形勢依舊嚴峻有加。

1994年4月,李登輝接受日本著名作家司馬遼太郎的訪問時,說了一段心裡話:

到目前為止,掌握臺灣權力的,全都是外來政權。最近我能心平氣和地說就算是國民黨也是外來政權。只是來統治臺灣人的一個黨,所以必須成為臺灣人的國民黨。以往像我們七十幾歲的人在晚上都不能好好的睡覺,我不想讓子孫們受到同樣的待遇。(摘錄自《中國第一個民主體系》)

該次訪問談話被司馬遼太郎以「場所の苦しみ」(場所的痛苦/苦悶)為題,刊載於日本「周刊朝日」。臺灣的譯文為「生為臺灣人的悲哀」。

「國民黨也是外來政權」的調性既出自於台灣最高政治領袖之言,也等於是為國民黨的身分做了一次深刻的確認。而如果「國民黨=中華民國」,則中華民國豈非也等同於是外來政權了?

前總統李登輝。(新新聞資料照)
前總統李登輝。(新新聞資料照)

台灣從「寧靜革命」進化到「兩國論」的升級年代

1996年台灣舉行第一次總統直選,李登輝以54.0%的得票率當選而成為中華民國第九任總統,在國際媒體上被譽為人類史上難得一見的「寧靜革命」。 (相關報導: 夏珍專欄:庶民走私叫犯罪,特勤走私叫「超買」 更多文章

1999年7月,李登輝在總統任期即將屆滿之前,在接受〈德國之聲〉錄影專訪時,突然明確提到海峽兩岸的關係就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這也就是著名的「兩國論」,海內外一時譁然且驚愕。他在受訪時是這樣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