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月中開始,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Kashmir)的衝突驟然上升。二月十四日,印度克什米爾地區發生針對印度軍人的自殺式汽車襲擊,造成四十多人死亡,數十人受傷。這是克什米爾幾十年來最嚴重的襲擊。基地在巴基斯坦的伊斯蘭激進組織穆罕默德軍(Jaish-e-Mohammad)宣稱是他們做的。
克什米爾主權歸屬未定逾七十載
印度群情激昂,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第一時間宣布要報復;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Imran Khan)則否認巴基斯坦與這次襲擊有任何關聯。
二月二十六日,印度空軍進入巴基斯坦,襲擊默罕默德軍的一個據點,印巴雙方展開空戰;二十七日,巴基斯坦宣布擊落兩架印度戰機,俘虜了一名印度飛行員。巴基斯坦隨即宣布關閉空域,大批國際航班不得不臨時繞道,雙方位於交戰地區附近的多座民航機場也關閉。更大規模的衝突一觸即發。幸好此時巴基斯坦釋出善意,在三月一日釋放被俘虜的印度空軍聯隊指揮官,局勢才稍有緩和。
印巴矛盾由來已久。二戰後英國要撤出印度讓印度獨立,這時伊斯蘭教與印度教(其實是所有非伊斯蘭教信徒)衝突加劇。穆斯林聯盟領袖真納(Muhammad Ali Jinnah)提出「二民族論」,主張在南亞建立一個獨立的穆斯林國家。印度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與印度國民大會黨則反對分裂,倡導成立統一的「大印度」。分裂與統一的衝突愈發激烈。
英國末代印度總督蒙巴頓(Louis Mountbatten)在推銷印度聯邦無效後,一九四七年提出「蒙巴頓方案」(Mountbatten Plan)讓印巴分治。各邦可以選擇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在最富庶、宗教人口接近對半分、人口混居的西部旁遮普地區(Punjab)和東部孟加拉(Bengal)地區(當時兩地總人口達八八○○萬),則以一條人為設立的「雷德克里夫線」(Radcliffe Line)各自劃分為兩半,而且在獨立當天才公布。這引起大規模的人員遷徙混亂與暴力,至少幾十萬人死亡。
中印領土爭議也與克什米爾有關
蒙巴頓方案的懸而未決問題是克什米爾。克什米爾在英治時期主要屬於查謨─喀什米爾土邦(Jammu and Kashmir),印度獨立前後,土邦國王辛格(Hari Singh)曾想獨立為一國,國王自己是印度教徒,但土邦大部分人口是穆斯林,因此該地區歸屬不定。蒙巴頓勸說辛格加入印度,但巴基斯坦想吞併整個克什米爾。最後辛格逃亡印度,印巴均進軍克什米爾,形成各自實控區至今。四七年和六五年爆發的第一次及第二次印巴戰爭,均以克什米爾為戰場。
克什米爾主權歸屬未定,印巴雙方都宣布擁有整個地區主權。在很多國家出版的地圖上(包括中國出版的地圖),該地區都畫為白色,以示主權未定。所以從中國出版的地圖看,容易錯認中國與巴基斯坦並不接壤,其實中巴接壤之處就是克什米爾北部。 (相關報導: 巴基斯坦不是省油的燈!美媒盤點巴國武力:這些武器印度也要畏懼三分 | 更多文章 )
克什米爾除了印巴爭議之外,還存在中印的領土爭議。中印領土爭議主要有三部分:南部的藏南地區,印度稱為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中部印藏邊境三塊相對較小的地區;北部位於新疆、西藏與克什米爾交界的阿克賽欽地區(Aksai Chin),此區由中國實控,印度管轄的地區稱拉達克邦(Arunachal Pradesh)。二○一三、一四年間,中印在這個地區發生數次「帳篷對峙」,雙方各自指責對方越過邊境巡邏和架設帳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