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10日抵達雅典,開始對希臘的國事訪問。這是習近平在過去五年中第二次訪問希臘。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習近平對希臘的訪問,距離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到上海參加進口博覽會,只隔了幾天時間。
兩國領導人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密集互訪的事實,無疑是這兩個國家關係密切的體現。
2014年7月,習近平曾經在前往巴西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會談時,「技術經停」希臘羅德島。儘管如此,希臘時任總統和總理專程前往羅德島會見習近平,顯示出希臘當局對中國的高度重視。
中希關係
對中國而言,希臘地處巴爾幹半島南端,面向地中海,扼歐洲、亞洲和非洲要衝。希臘近10年來與中國關係日益密切,被視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中與歐洲國家合作最穩固的橋頭堡。
希臘除了獨特的地理位置,還有獨特的國際地位。這個位於南歐的古國,是歐盟成員國和北約成員國。它是歐盟政治、經濟體系的一部分,也是美國為首的西方軍事同盟中的重要環節。
然而,希臘直到1972年才斷絶與台灣的外交關係,與中國正式建交。
在建交後的前30年間,中、希兩國似乎並沒有多少互動。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和希臘彼此走近,多虧了體育運動的牽線搭橋:希臘雅典舉辦了2004年的奧運會,而北京舉辦了2008年的奧運會。
中國與希臘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恰好是在2006年。
本次習近平訪問希臘期間,中國與希臘簽署了《加強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其中明確「肯定希方在推動中歐夥伴關係中的重要作用」,另外,「雙方將共同推動和深化中國—歐盟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債務危機
習近平訪問期間在希臘媒體上發表署名文章,強調中國、希臘這兩個文明古國的「相似、相知、相親」的友好關係,卻也提及中國在希臘面臨經濟和債務問題時提供了「全心全意」的幫助。
2009年,希臘出現債務危機後,中國動用外匯儲備購買並持有希臘國債,其後又參與希臘新發行國債的認購。
也就是在2009年10月,中遠公司取得希臘比雷埃夫斯港2號和3號貨櫃碼頭35年特許經營權,這是中國企業首次獲得歐洲大型港口特許經營權。

2015年,希臘債務危機使其面臨退出歐元區的風險。關鍵時刻,中國總理李克強同歐盟領導人會面後表態說,雖然希臘債務問題是歐洲內部事務,但希臘能否留在歐元區不僅關係歐元穩定,也事關世界金融穩定和經濟復蘇。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前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經濟學家余永定曾如此總結說:強大的歐洲經濟和強大的歐元符合中國利益。「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自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後所釋放出的一系列支持歐洲、支持歐元、支持歐洲金融市場的信號是完全正確的。」
撤僑行動
中國外交部網站上有關與希臘的雙邊關係,提及2014年8月2日,79名中國公民搭乘希「薩拉米斯」號護衛艦安全撤離利比亞並順利抵達希臘比雷埃夫斯港。
按照中國方面的說法,這是希臘政府第四次協助中國大規模撤離海外公民。
由此來看,希臘獨特的地理位置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 (相關報導: 當「美國櫻桃」變成「智利櫻桃」...中美貿易戰火下的1111購物節,有什麼不一樣? | 更多文章 )
另外,希臘作為歐盟成員國,還曾在中國南海問題和中國人權問題等方面,為中國助上一臂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