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苦心栽培 李顯龍掌舵星國逾10載

李光耀與李顯龍。

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長子,他在2004年接任總理職位時,當然少不了「隔代世襲」的批評(父子中間還夾了一個吳作棟總理)。雖然李光耀並不認同這樣的說法,但李顯龍確實是他一手細心栽培的總理人才,這位堅持「亞洲價值」的政治強人應該不會否認。

然而若把李顯龍看成是李光耀政治意志的一部分,李顯龍顯然無意再走上父傳位於子的老路,而在李光耀意志無法觸及之處,被戲稱為「李加坡」的星國人民如何做出政治選擇,也將牽動這座獅城的未來。

「新加坡國父」之子

63歲的李顯龍出生於1952年2月10日,當時他29歲的父親李光耀尚未成立人民行動黨(即後來掌權半世紀的新加坡唯一執政黨),但已經取得劍橋大學的法律學位、返回新加坡開始律師工作、同時也是「獨派團體」馬來亞論壇的成員。李顯龍出生後,李光耀才真正走上組黨選議員的從政之路。李光耀在推動「馬來亞」(馬來西亞獨立前的稱呼)獨立大業的同時,也一步步栽培自己的愛子成為政治幹才。

李顯龍常笑臉迎人,與父親嚴肅獨裁的形象大為不同。(翻攝網路)
李顯龍常笑臉迎人,與父親嚴肅獨裁的形象大為不同。(翻攝網路)

自幼接受雙語教育

李光耀本身唸的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英語學校佛士書院(今萊士中學),二戰後在家人集資下赴英留學,唸的也是倫敦政經學院與劍橋等名校。接受西方教育的李光耀並未完全讓李顯龍複製他的教育之路,而是把愛子送到華語教學的南洋幼稚園、南洋小學。

中國媒體往往強調這是李光耀「重視中華文化」的表現,他本人在回憶錄中表示「這無形中給了我一種憑證,(讓兒子接受華語教育)使共產黨人(馬共)無從指責我」,並不否認這種安排的政治價值與意義。

李光耀全家福
 

李顯龍雖然接受的是華文教育,中學則考進華英雙語並重的公教中學。但因為他自小在家中就是用英語跟母親柯玉芝交談,6歲起還補習馬來語,所以李顯龍可以流利使用華語跟英語,對馬來語甚至俄語都有所掌握。

李顯龍雖然有父親的苦心栽培,但他本身在學業上的表現也十分傑出。他在國家初級學院(兩年制高中)完成高中教育後,獲得獎學金赴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攻讀數學,並在22歲時拿到數學榮譽學位第一名的Senior Wrangler榮譽與計算機科學(優等)文憑,這些都是李光耀安排不來的榮耀。

李光耀全家福。(翻攝網路)
李光耀全家福。(翻攝網路)

我寧可選擇辦實事時可能遭人咒罵,也不要只能咒罵他人卻辦不了實事。

不過李顯龍並未走上數學家或者電腦工程師之路,他在20歲時寫給劍橋導師的信中寫道:「讓我說明我不要成為專業數學家的原因……對於世界變成什麼樣、或者國家該往什麼方向發展,數學家能做的實在有限。」「我寧可選擇辦實事時可能遭人咒罵,也不要只能咒罵他人卻辦不了實事。」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與夫人何晶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與夫人何晶。(翻攝網路)

文武歷練 走上儲君之路

事實上,這位數學與資訊科學的劍橋高材生在19歲時就加入新加坡武裝部隊,因此他完成劍橋學業後,除了返國在陸軍服務,中間曾赴陸軍指揮參謀學院接受指參訓練,並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拿了公共行政學碩士。

不難想見,身高182公分的李顯龍在新加坡陸軍的官途順遂,32歲成為該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准將,並擔任武裝部隊參謀長兼聯合行動與策劃司司長。但升上准將未久,李顯龍就辭去軍職,轉任國防部長政治秘書。因為他終於要開始實現20歲時的大夢(亦或者說,是父親寄託在他身上的大夢):決定國家該往什麼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