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女孩線上突圍 率嘉義小商家走向國際!

嘉義市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總幹事陳香縈。(商業週刊提供)

本土第二波疫情升溫,對經濟造成極大衝擊,尤其第3季起是企業爭取明年訂單的關鍵時期,疫情卻猝不及防如海嘯般席捲而來,許多企業憂心忡忡。

但是,一個28歲的小公務員,卻把壞時機轉為好機會,串聯城市裡的小商家們,到海外一起打群架。

疫情讓實體展覽變線上

意外減輕小店家參展預算

辦公室裡,一群嘉義小企業老闆正拿著自家產品,笑咪咪對著電腦開視訊會議,他們通話的對象是遠在馬來西亞的進口商。螢幕的兩端素不相識、也沒有實際見過面,是透過2020年線上馬來西亞台灣形象展的「嘉義館」接上線。

伊米咖啡是嘉義市一家兼營咖啡廳與咖啡豆烘焙的商號,年營收規模約百萬元。像這樣的小商家,從前根本沒想過能走出嘉義,甚至躍上國際。

「走向國際一直是夢想,只是沒想過這麼快會實現,成本反而比實體展還低。」伊米咖啡負責人江宛珍說:「以前光是到台北參加咖啡展,一趟包括食宿、攤位至少花上15、6萬元,但這次參加國際展只需要5千元。」

受疫情影響,國際展覽從實體搬到線上,反而減輕了中小企業的參展經費負擔。嘉義市工策會當初便看準這一點,去年組織22家在地中小企業,組成「嘉義隊」,參加外貿協會辦的線上馬來西亞台灣形象展,以「線上展覽」模式突破疫情限制,讓廠商線上自行搭建攤位、上傳展品,再透過視訊與買主介紹產品,事後還辦了113場的線上媒合會。

「其實我們也沒什麼錢,總預算只有50萬元,如果是實體展覽,這點錢連租個大點的攤位都不夠。」28歲的陳香縈是嘉義市工策會總幹事,也是去年組成「嘉義隊」的推手:「但是因為是線上展覽,這些錢夠我們幫商家拍簡介影片、拍商業照片,讓一些沒有資源的小商家走上國際舞台。」

「每次媒合都是學習,托他們的福,我才知道要怎麼跟外國廠商溝通,如何強調嘉義阿里山咖啡的優勢。」江宛珍說。

她因資歷淺被罵到哭

改變心態,勤跑企業搏信任

壞時機裡總有好機會,一手好牌也可能遇上超級逆風,彷彿正是陳香縈的人生體會。父親是外交官,她從台中教育大學英語系畢業後,拿到法國里昂商學院、德國慕尼黑大學商學院、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商學院的3校聯合碩士。

2018年帶著3所名校碩士光環回家族企業上班,做的是擅長的行銷,看似應該一路順風,卻沒想到那年美中貿易戰影響集團布局,讓她學無可用;隔年轉進嘉義市工策會當總幹事,又因為年輕,第一次上議會備詢台,就被議員指責到哭。

「太艱困了,他們罵工策會是個爛單位、怎樣怎樣,可是我才剛到任。有點像是小孩子被指責祖宗八代的錯誤,被說不值得活一樣。」她回憶。

工策會原本應該是中小企業與市府間的橋樑。年輕的她卻腹背受敵:在議會預算被砍、出門拜訪被企業主看不起,就算跟其他縣市工策會總幹事聯誼,她的年齡往往小了20歲。

「後來我想開了:我待過3個國家,每個國家的文化、人際關係都不同,我都可以學著跨文化溝通了,」她說:「這裡至少是台灣,只要把對方當成外國人,試著用他們能接受的說法跟價值觀做『跨文化溝通』,不就好了?」 (相關報導: Google線上自學課人人都可報,上完等同大學學歷!點滿3大高薪技能,貨車司機5天錄取工程師 更多文章

「不用裝得自己什麼都會,我就是晚輩,只要讓他們感到尊重,其實不會對你擺架子。」她認知到,年輕、資歷淺,這都是事實,她只要找好定位、勤跑企業,有時一天甚至拜訪3到4家:「還好嘉義市很小,再遠,30分鐘之內都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