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入侵已經持續了一個星期。3月1日,烏克蘭外交部長與中國外長通話,呼籲北京為俄羅斯停火充當斡旋角色;中方表示「痛惜」烏克蘭戰火的爆發,呼籲雙方通過談判解決問題。有媒體解讀,「北京準備為停火發揮作用」;但外交專家懷疑北京有斡旋俄羅斯停火的意願和能力。
星期三(3月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彬在回答俄羅斯記者詢問,北京是否願意為停火斡旋採取一些具體措施時表示,「歡迎俄烏雙方啟動和平談判,希望雙方繼續保持對話談判進程,尋求照顧雙方合理安全關切的政治解決之道。」
一天前,中國外交部表示,烏克蘭外交部長德米特羅·庫列巴(Dmytro Kuleba)在與中國外長王毅的通話中要求北京斡旋俄羅斯停火。
中國外交部說,王毅告訴烏克蘭外長「中方呼籲烏俄通過談判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支持國際上一切有利於政治解決的建設性努力。」 王毅還重申了北京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立場。
中國外交部引述烏克蘭外長庫列巴的話說,「烏克蘭願意同中方加強溝通,期待中方為實現停火開展斡旋。」中國外長王毅說:「烏克蘭局勢急劇變化,中方對烏俄爆發衝突感到痛惜,對平民受到傷害極為關注。」
中國外交部說,這次通話是應烏克蘭外長之約進行的。
《金融時報》將此解讀為「北京準備在尋求烏克蘭停火方面發揮作用」,報導說王毅用了「痛惜(deplore)」一詞來評論在烏克蘭爆發的衝突,這是北京迄今為止對這場戰爭使用的最強烈言辭。
《金融時報》的消息來源包括了烏克蘭外長庫列巴的聲明,庫列巴說,他「要求王毅利用北京和莫斯科之間的關係迫使俄羅斯停止對烏克蘭人民的武裝侵略」。
庫列巴說,王毅向他保證,「中國願意盡一切努力通過外交,包括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結束在烏克蘭土地上的戰爭」。
中烏外長通話被過度解讀
「我認為中國可以發揮作用。」 在紐約的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資深研究員伊恩·約翰遜(Ian Johnson)對美國之音說,他有個中文名字叫張彥。「但我認為中國現在要發揮這麼大作用是否為時已晚,因為它一直在以某種方式正式地為普京先生辯護,使用他的語言,並避免諸如『入侵』之類的言辭。」張彥說。
直到現在,儘管北京對俄烏局勢的說法已經有了很大改變,但仍然避免使用「入侵」一詞描述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攻擊。
「我還沒有看到、也不期待中國在這方面發揮這種作用。」 安德魯·斯莫爾(Andrew Small)對美國之音說。他是華盛頓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項目資深跨大西洋研究員。
人在德國柏林的斯莫爾認為,目前雙方只不過是一種謹慎的語言交換。「烏克蘭方面顯然抱一定的希望。顯然人們一直在試圖鼓勵中國這樣做。中國在表達他們支持和平並願意總體上做出外交努力時非常謹慎。因此,這被過度解釋為意味著中國將扮演某種調解角色或斡旋某些事情。」 斯莫爾說。 (相關報導: 「淚流成河」:俄軍傷亡慘重、遺體被丟下,俄國各地母親焦急尋找孩子下落 | 更多文章 )
王毅會冒險飛去俄烏調停?
獨立法律學者虞平說,雖然雙方給出的信息並不一致,但中方並沒有否認烏克蘭的要求。「也許是中方也有可能,但只是現在沒有公開這麼說。」 「中方沒有說的原因有可能跟俄羅斯還未溝通過。」 虞平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