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太好,更要轉型!大雅廚具已經稱霸建案市場,為何還積極做數位改革?

大雅廚具第二代、執行長張怡嘉(左)親自解釋,自家製造大廠如何落實數位轉型。(圖/大雅廚具提供)

「小時候,我們就是一間小小的鐵皮屋,中間擺著一張鋸檯,一天只能裁幾片板,一個禮拜才做好一、兩套廚具,……」大雅廚具第二代、執行長張怡嘉回憶過往,再看看如今占地9千坪的自動化工廠,思緒彷彿穿越40年,帶我們回顧這家台灣本土企業,從傳統製造一路邁向數位化的心路歷程。

張怡嘉接受《風傳媒》專訪時,回憶起大雅廚具數位轉型的開端,她直言並非被迫,反而是生意太好的關係。「隨著訂單越來越多,我們發現很多資料沒辦法有效管理、運用。像是採購金額、設計概念、組裝經驗,只存在老員工的腦袋裡,一旦記憶出錯,或者人員流動,都可能出問題,更不用說從中挖掘商機。」

大雅廚具小檔案

成立:1978年

創辦人:張光男

主要產品:家庭式系統廚具,客製化廚具工程設計、系統櫃體設計、室內裝修設計。

成績單:台灣單一產能最大、市占率第一的廚具設備專業製造廠。

生意太好 不能只靠記憶力來管理

居安思危,2年前,公司一片榮景,執行長張怡嘉卻察覺不足之處,她毅然啟動數位轉型,希望藉此更上層樓。約莫40年前,大雅廚具從台中一處小工廠發跡,早期以裝配不銹鋼廚具為主,走過「台灣錢淹腳目」的1980年代,在1990年轉型製造歐化廚具,開始朝高品質路線邁進;到了2014年,眼看市場供不應求,大雅投入新台幣5億元,在台中后里興建近9千坪的自動化工廠,並二度找來名模林志玲代言,擴大發展自有品牌「Taya」,一舉拿下新建案市場4成市占率,成為僅次於上市的台灣櫻花,為目前國內單一產能最大、市占率第一的廚具設備專業製造廠。

大雅廚具營運總部。(圖/大雅廚具提供)
大雅廚具營運總部。(圖/大雅廚具提供)

靠數據管理物料  年輕員工快速上手40年功力

已經做到龍頭,大雅廚具還要怎麼改革?「舉例來說,如果今天看一張傳統的BOM表(物料清單),大家只知道如何組成一個規格化的A櫃子,但我們其實有很多客製化的服務,是必須和B櫃子,甚至是排煙機、瓦斯爐等系統混搭組裝的,如果能用數據精準管理,面對各種需求、突發狀況,除了依靠老師傅的經驗,一般員工也可以輕鬆應對變化」張怡嘉解釋,數據可以讓員工更加精準掌握施工現場的狀況,預防資訊斷層。

施工程序越繁瑣 越需要數位工具幫忙

為解決現場施工的種種問題,大雅廚具正與微軟合作,試圖研發一套專屬的派工系統。張怡嘉指出:「安裝廚具涉及異材質的結合,施工相當繁瑣;實務上,客戶可能因為前一項施工的進度超前或落後,突然變更施工日期,所以我們希望透過數位工具,讓所有外包廠商、工程人員都可以即時知道,哪裡有工程需求,直接進行媒合、派工,藉此避免缺工的情況發生。」

張怡嘉直言:「或許你會覺得這些事情很小,但困擾我們公司很久,因為跟客戶滿意度有關。今天賣了1萬套廚具出去,我們需要50個人去服務,但如果未來賣到100萬套,會需要多少人服務?怎麼樣透過線上、線下的派工流程,可以讓我們的服務更順暢?這些都是我們必須去思考的問題。」她說。 (相關報導: 最早禁內用、最晚解封 頂呱呱第三代扭轉47年老店 更多文章

導入數位工具,若用於改善工作流程,充其量只能稱作數位優化,真正的數位轉型,恐怕還要再進一步──找出新的商業模式,對此,張怡嘉頗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