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打破了歐洲自二戰以來的局面,與俄羅斯鄰近的北歐中立國家深感「戰略暴露」,也正站在權衡國防立場的歷史交岔路口。芬蘭總理馬林13日在斯德哥爾摩與瑞典總理安德森就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進行討論,隨後宣布芬蘭即將在幾周內決定是否申請加入。
馬林(Sanna Marin)在聯合記者會上表示:「申請或不申請加入北約皆有不同的觀點,我們必須非常仔細地分析這些想法,但我認為我們的考慮過程會很快。」當天,芬蘭政府也發布一份白皮書,公開官方對於烏克蘭戰爭如何改變國家安全的評估,儘管內容未就申請加入北約提出建議,但將用作為國會討論此事的參考。
瑞典總理安德森(Magdalena Andersson)則表示,在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攻勢使歐洲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安全危機之後,瑞典也在重新審視長期維持的「中立」立場。《瑞典日報》(Svenska Dagbladet)稱,安德森的目標是在6月底的北約峰會前及時申請加入。
2022年4月13日,瑞典、芬蘭領導人會晤,瑞典總理安德森在斯德哥爾摩開記者會。(AP)
芬蘭和鄰國瑞典長期有默契地秉持軍事上不結盟的立場,但俄羅斯的殘暴侵略已導致兩國輿情發生巨大轉變。《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指出,根據上周末公布的一項民調,芬蘭公民對加入北約的支持率已從去年12月份的24%躍升至68%。
過去,瑞典國內氛圍比芬蘭人更積極想加入北約。瑞典國防大學(Swedish Defence University)研究員瓊森(Oscar Jonsson)接受歐洲新聞台(Euronews)採訪時說:「以前瑞典拒絕加入北約的原因有3種,大眾輿論、芬蘭和社會民主黨。」安德森便是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s)黨魁,該黨在冷戰年代長期執政,以「中立」作為外交政策的指導方針,以此保護了瑞典的經濟競爭力。
現在芬蘭與大眾輿論都不再是瑞典政府拒絕加入北約的藉口,芬蘭政府已經展開加入北約的評估,瑞典最近一項民調顯示,支持加入的比例高達六成。因此,瑞典聯合政府總理安德森與她的政黨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她3月初表示加入北約將加劇緊張局勢。但到月底,社會民主黨內部討論出現轉變,安德森改口說:「我不排除以任何方式加入北約。」
2022年4月13日,芬蘭總理馬林在斯德哥爾摩與瑞典總理安德森就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進行討論。(AP)
夾縫中求生、逐漸往西方靠攏的中立國
蘇俄甘心讓芬蘭成為中立國,是因為二戰後簽訂了合約,使兩國有明文的邊界與和平條款,而且多年運作都毫無爭議,至今俄羅斯仍稱芬蘭為「友好」國家。芬蘭西部與瑞典毗鄰,東部與俄羅斯接壤邊界長達1324公里,12世紀起一直被瑞典統治,直到1808年被俄羅斯帝國侵略成為俄國境內的自治大公國,1917俄國革命之後,民族主義興起的芬蘭才奮起宣布獨立。
(相關報導:
捷克外長:台灣被中國霸凌,我們想盡力幫助 外媒:布拉格當局考慮讓台灣代表處「正名」
|
更多文章
)
二戰期間,芬蘭的角色相當特別,它一開始受到蘇聯侵略,但力抗蘇聯紅軍入侵,使蘇聯損失數十萬兵力並體認要控制芬蘭恐怕得不償失;接著它與納粹德國結盟以對抗蘇聯,但它從未簽訂《三國同盟條約》,在法律上不是軸心國的一員。蘇聯不是不想把芬蘭納入囊中,而是考量到戰爭經驗慘痛,吞併芬蘭的代價太高昂,因此在冷戰時期,兩方建立起一種既不結盟、又不對抗的「特殊關係」。
1947年到1948年間,雙方訂定包含《芬蘇友好合作互助協定》等多條政經合約,確立了芬蘭的「中立」地位,蘇俄的條件是,芬蘭不能加入任何被莫斯科認為是西方陣營的組織。所謂中立國是指在發生武裝衝突時,對交戰的任何一方都不採取敵對行動的國家,而交戰國則不得侵略中立國的領土。
冬季戰爭(蘇芬戰爭)的芬蘭戰士(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瑞典的中立立場是自我選擇的,它自古以來都是稱霸北歐的強國,直到1808年被俄羅斯帝國擊敗,使芬蘭分裂出去成為俄沙皇統治下的「芬蘭大公國」。自此之後,瑞典深感國勢衰落,決定在外交和安全政策方面變成一個中立且不結盟的國家。
對於在混亂國際局勢求生的芬蘭和瑞典來說,只有接受中立才能維持自治。幾十年來,這兩個國家一直在謹慎尊重這些限制的同時,擁有民主自由,並且緩慢但堅定地向西方靠攏,在1995年加入了歐盟(瑞典也是),21世紀起尋求與北約國家之間的軍事合作,例如邀請包括德國在內的北約7個國家參加 「2021年北極圈挑戰」(Arctic Challenge 2021)聯合軍演。
加入或不加入會怎麼樣?來自俄羅斯的警告
在談到加入北約的前景時,芬蘭和瑞典的命運早已交織在一起,兩國都知道,如果它們不論做出哪種選擇,都需要團結起來同進同出。俄羅斯已經發出警告,如果兩國加入北約,將面臨「嚴重的軍事政治後果」和「報復」。
毫無疑問,北歐軍事中立國加入北約將引起普京(Vladimir Putin)的憤怒,他本來就對北約擴張感到焦慮不安,認定這會威脅俄羅斯的安全。但是俄羅斯露出侵略爪牙只會適得其反,讓鄰近國家更加不信任它,更加渴望獲得北約軍事聯盟的安全保障。
芬蘭在野「民族聯合黨」(The National Coalition Party)的外交政策專家范哈寧(Henri Vanhanen)表示,儘管芬蘭領導人大多淡化了俄羅斯報復的威脅,但芬蘭同時正在為俄羅斯會有的各種反應做好準備,不論是嚴重還是象徵性的回應。
范哈寧預計,北約將在此期間設法向俄羅斯表明「瑞典和芬蘭受到保護」,例如做出確保安全加入的政治承諾或以某種方式加強軍事合作,如果北約「向我們發出歡迎信號,這符合他們的利益,一切會盡可能順利地進行」。他指出,如果北約的開放政策受到俄羅斯因素破壞,對該軍事聯盟來說也是巨大的打擊。
立陶宛總統諾賽達(左1)、波蘭總統杜達(左2)、拉脫維亞總統李維茲(右2)和愛沙尼亞總統卡里斯(右1)13日在基輔呼籲各國對烏克蘭增加軍援,並要求俄羅斯為俄軍在烏國的行為負起責任。中為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美聯社)
芬蘭與瑞典本身就與西方世界高度融合,也是聯合國認證的世界最幸福國度。政治網站Politico分析,如果兩國決定加入,那麼北約成員國肯定會敞開雙臂歡迎,因為它們都擁有堅如磐石的民主法治制度,並將為聯盟增加軍事分量,從提交申請書到收到邀請不太可能花超過幾週,相比之下,波羅的海國家和其他冷戰後的北約加入國,推動、遊說、呼求、改革、投資和培訓等過程至少好幾年。
挪威前總理、北約現任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表示,兩國在對安全機構和武裝部隊的政治、民主、文職控制等方面都符合北約標準。前美國駐北約大使達爾德(Ivo Daalder)表示,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將加強整個歐洲的安全,因為該聯盟的共同防禦保證將有效嚇阻俄羅斯別攻擊北歐鄰國,「更重要的是,北約將納入兩支非常有能力的軍隊,要求這兩國幫助保衛整個北約。」
2022年4月13日,瑞典、芬蘭領導人會晤,瑞典總理安德森與芬蘭總理馬林。(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