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林宗弘專欄:天然氣時代的台灣能源安全與地緣政治

風傳媒會員每月可免費閱覽3篇VIP文章 已是會員? 立即登入
烏克蘭戰爭對歐洲不僅是地緣政治上、也是能源政策上的大逆轉,而美國頁岩油氣的開發,讓美國對歐洲天然氣供應源源不絕,進而扭轉地緣政治。 (美聯社)

2023年2月19日凌晨,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秘密搭乘空軍一號起飛,在20日早上突然現身基輔,選在俄羅斯入侵戰爭的週年前夕,旋風般地親自造訪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帶了五億美金的援助作為伴手禮,可望加強烏克蘭的國民信心與軍武優勢;普京(Vladimir Putin)隨後則以廢除美俄核武管制協議強硬回應。較少人注意的是,在專機起飛的前一天,全球天然氣價格暴跌,歐洲順利解除了俄烏戰爭以來的寒冬能源危機。除了針對烏克蘭的外交攻勢與軍事援助之外,歐洲天然氣的市場供需與價格是美俄之間的另一個角力場。

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前,氣候變遷一度成為全球與美國政治關注的焦點之一,主要工業國家為了應對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災害風險,致力於改變發電的能源結構以減少排碳。在取得相同能量條件下,天然氣發電的排碳量大概是煤炭的47%,是石油的66%左右,因此成為綠能發展之前的「過渡能源」。

-本文未完,本篇為風傳媒VIP文章-
加入風傳媒會員每月可免費閱讀3篇VIP文章
免費體驗一個月! VIP訂閱內容無限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