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上台初期規畫的耗水費方案,引發工商界反彈,2018年底九合一地方選舉民進黨大敗,水利署規畫的方案「歸零思考」。直到台灣去年遭逢百年大旱,讓經濟部終於下定決心開徵耗水費。然而耗水費今年7月正式上路後,第一年預計只能增收10億元,比起去年桃竹苗稻作停灌,所發放的26.6億元休耕補助還要少。(系列2之1)
台灣去年(2021)遭逢百年大旱,讓經濟部終於下定決心開徵耗水費,針對每月用水度數超過9000度以上之「用水大戶」,開徵一度3元的附加費率,開徵初期為避免引發民生物價上漲,特別設計的「前3年減半徵收」的機制,耗水大戶如果使用「再生水」,或投資雨水回收等節水設施者,還可獲得進一步的抵減。
耗水費今年(2022)7月正式上路後,第一年預計只能增收10億元,比起去年桃竹苗稻作停灌,所發放的26.6億元休耕補助還要少,對於枯水期間,使用大量農業用水的台塑六輕而言,每季的耗水費僅約4600萬元,跟台塑石化單季獲利136.6億元相比,簡直不痛不癢。
耗水費對於工業大戶而言,只是九牛一毛
台灣用水大戶的「耗水費」政策,在民進黨執政後一波三折,民進黨上台初期,原本規畫針對每月用水1000度以上之工業大戶,即加徵耗水費。沒想到該項政策,引發工商界反彈,2018年底「九合一」地方選舉,民進黨大敗,水利署規畫的方案「歸零思考」。去年台灣遭逢百年大旱,為了協助「護國神山」台積電調度水源,行政院針對桃竹苗地區實施大規模休耕,高昂的休耕補助,等於是全民為工業部門用水買單。
支持《新新聞》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需要您做後盾!
點此支持《新新聞》,與我們攜手檢視公共政策、監督政府,守護台灣民主自由進步價值。
由於台灣水價全球第二低,平均家戶水價每度僅9.24元,經過去年缺水的慘痛教訓之後,經濟部終於在去年底宣布,自今年7月起開徵「耗水費」。另外,強制新開發工業大戶使用「再生水」的《再生水發展條例》修正案,4月29日也獲得立法院三讀通過,儘管如此,7月開徵的耗水費,因為顧及到物價衝擊,對於工業大戶而言,仍然是九牛一毛。
根據水利署公布之「耗水費徵收辦法」草案,耗水費僅就每年11月到隔年4月之枯水期,對用水大戶進行徵收,開徵對象限縮在每月用水度數超過9000度之用水大戶,水利署方面初估約有2000家廠商符合「用水大戶」定義。
去年乾旱對於稻作農業影響甚巨。圖為水稻田灌溉渠道。(資料照,顏麟宇攝)
為避免「耗水費」開徵後,帶動物價上漲,該政策上路後到2025年以前,「耗水費」將減半徵收,「節水回收率」達到同行業公告標準,耗水費從每度3元降為2元,比同業平均表現優等的企業者減為1元。除此之外,廠商若使用再生水及海淡水,每年合計達6000噸以上,或投資水資源開發或投資節水設備者,得減徵耗水費,減徵幅度最高可達6成,換言之,原本一度3元的耗水費,開徵前3年若符合減徵條件者(例如台積電),耗水費可以降到每度0.4元。
(相關報導:
砸錢救缺水》產業配置未考量水資源供給能力 再生水、海淡廠成本誰買單?(2之2)
|
更多文章
)
不無小補,將可為「水資源基金」創造10億元的收入
若以上市櫃公司公告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分析,國內紙漿大廠「中華紙漿」2020年的用水量為2854萬噸,如果以枯水期每度水加徵3元「耗水費」計算,中華紙漿成本每年將增加4200多萬元,但經過上述減徵措施後,每年耗水費將不到2000萬元。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2020年的用水量,大約為7060萬噸,未來耗水費上路後,台積電因為節水效率遠優於同業,每年耗水費應該也不至於超過3500萬元,這和台積電第一季獲利2027.33億元相比,實在算不上什麼負擔。不過,台積電南科三奈米與新竹寶山二奈米製程產能陸續開出後,台積電的耗水費也會跟著增加。
過去幾年,不斷被外界批評搶奪農業用水的台塑集團,由於「耗水費徵收辦法」草案已經將農業用水在內的地面水與地下水,納入徵收範圍,台塑六輕枯水期向彰化與雲林水利會購買農業用水,這部分未來也得繳納耗水費。
根據台塑集團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台塑集團耗水總量為2億3828.91萬噸,其中又以麥寮六輕1億1039.20萬噸與台塑仁武廠的8734.38萬噸較高,台塑集團公告麥寮六輕園區,每日用水量4萬2619噸,這個數字跟環團過去批評,台塑六輕枯水期每日從農田水利會調撥34.4萬噸水,二者之間存在不小的落差,台塑集團也始終強調,集集攔河堰提供給台塑六輕的工業用水量,僅佔平均總供水量的2.5%,平均移用農業用水量僅占平均農業用水總量 1.5%。
麥寮六輕耗水總量達1億1039.20萬噸。(資料照,宋小海攝)
如果以台塑官方數字估算,台塑六輕今年11月開始,每月的耗水費僅150萬元左右,但若以環團的34.4萬噸農業用水估算,則台塑六輕枯水期每月的耗水費大約是1500萬元,相較於台塑石化第一季獲利136.6億元,一季耗水費4500萬元,實在是微不足道。
根據水利署估算,耗水費7月上路後,將可為「水資源基金」創造10億元的收入,這對於即將見底的「水資源基金」來說,也不無小補,經濟部方面評估,耗水費上路後,國內工業用水將可因此節省5%到15%。
諸多減徵措施能帶來多少節水效果?部分立委質疑
不過,部分立委對於耗水費上路後,能夠帶來多少節水效果,也頗為疑慮。日前立法院在審查《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修正案過程,民眾黨立委蔡壁如就表示,經濟部針對節水效率達到行業平均值的企業與優於同業之企業,每度減徵1元跟2元,2025年以前耗水費除了減半徵收之外,廠商用再生水、海淡水,又可以再減60%,諸多減徵措施能有多少節水效果?
蔡壁如表示,由於水利署目前推動的海水淡化廠,每度水成本高達40元,跟目前工業用水每度12元,存在很高的價差,未來廠商是否願意使用再生水與海淡水,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立委賴香伶表示,去年台灣百年大旱,桃竹苗地區稻作被迫停灌,相關的休耕補償高達26.6億元,《水利法》規定,民生公共用水為最優先,其次為農業用水與工業用水,但桃竹苗地區工業用水,卻占整體用水的3成到5成,因此,政府推動節約用水,除了課徵耗水費之外,工業用水水價也應該與民生用水脫鉤。
桃竹苗地區工業用水,占整體用水的3成到5成。圖為桃園觀音工業區。(資料照,陳明仁攝)
工業部門跟農業部門「搶水」的現象,除了北部的石門、寶山、明德水庫十分明顯之外,南部的曾文、烏山頭水庫同樣也是如此。根據台灣自來水公司2016年函覆立法院「購買農業用水」的檢討報告,台水每年外購原水18.06億噸。其中向各農田水利會購入之原水為1.55億噸,占台水整體供水量4.86%,2011年到2016年,各農田水利會調撥支援民生用水,平均每年用水量約1.5億噸,其中取自嘉南水利會烏山頭水庫之調用單價最高,平均每噸3.437元,調用自石門水庫者次之,平均每噸3元。
一旦缺水休耕恐成常態 耗水費難為台灣省下「救命水」
立法院法制局「提高農業灌溉用水效率之研析」研究報告就指出,桃竹苗與嘉南地區,近20年來已有9億噸農業灌溉用水移轉供民生及工業使用,每年剩餘灌溉水權量約13億噸,該水權量尚需灌溉桃園、石門及嘉南等3個農田水利會共11.6萬公頃農田,每公頃年平均灌溉水量仍只有1.12萬噸,遠低於台灣農田年平均灌溉水量每公頃3萬噸,顯示該地區農業用水之不穩定性極高。換言之,一旦發生缺水情況,上述地區休耕恐將成為常態。
(相關報導:
砸錢救缺水》產業配置未考量水資源供給能力 再生水、海淡廠成本誰買單?(2之2)
|
更多文章
)
事實上,從民進黨政府「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可以看出,水利署編列的跨縣市自來水備援管線工程,包括已經完工的27.8億元「桃園-新竹備援管線工程計畫」,以及68億元「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工程計畫」,都是方便石門水庫等提供農業灌溉水源,在缺水期能夠調撥給竹科廠商使用,以全台產業園區遍地開花之勢,未來「耗水費」上路,能夠為台灣省下多少「救命水」,目前看來並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