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奎博觀點:你願為台灣或台獨而戰?

2018年1月30日,因應中國人民解放軍武力犯台威脅,我陸軍花東防衛指揮部戰備部隊實施「花蓮港反突擊作戰縮短距離演練」課目。(AP)

最近有一個全由中央政府出資的基金會公布一份委由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所做的民調,在全台灣(不知是否包含金門、馬祖)39歲以下的成年人之中,有70.3%的受訪者說,若中國大陸武統台灣,受訪者願意為(保衛)台灣而戰。

據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全台灣(包括金門、馬祖)20歲到39歲的人口數約為7百萬。換言之,根據前述的民調,可能有將近5百萬的青年願意在中共武力犯台時,為(保衛)台灣而戰。

該基金會還提到台灣年輕人的「天然獨」就是「反統一」。其實政治或國族認同沒有天然的,都是後天經過政治社會化而形成的,「天然」那樣的講法不足信。

姑且不管這種「天然獨」的無端政治語言,值得嚴肅討論的是,如果那份民調數據有其信度與效度的話,那些在台灣遭受中共武力攻擊時願挺身而出的70%青年受調者,或者與他們信念及行動一致的39歲以下青年,他們的表現怎麼會那麼突出?台灣的納稅人應可在政府資訊公開透明的情況下,檢視這樣振奮人心的消息來源。

讓我再重複一遍我們要談的主題:根據政府出資的基金會最近的民調,全台灣有約5百萬、39歲以下的成年人,願意在中共為了統一中國而出兵攻占台灣時,為台灣而戰。

認清民調迷霧

實情真的會如此嗎?從新聞報導裡,尚未能知該問卷中有沒有提供受調者一些重要的前提,例如為什麼中共會對台動武?外力介入台海局勢的可能性、形式與後果是什麼?遑論會影響到回答結果的問題排序與內容也都還不清楚,而受訪者在電訪中所表達的作戰意願,和在實際戰爭中所呈現出的行為是否一致,也難以證明。對於不熟悉民意調查的社會大眾而言,這些或可泛稱為「民調迷霧」。

從民調技術而言,前提單純就是中共想要武統台灣,然後問受調者會「為保衛台灣而戰」、「為台灣而戰」或「為台獨而戰」,就很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此外,這樣的問法,可以測驗受調者有多少比例是反對在沒有特殊前提下中共欲武統台灣,但面對中共「文統」或「經統」時的狀況就看不出來了,而且也看不出願為台獨而戰的青年比例。

就假設問題問的是願不願意「為台灣而戰」好了。一般而言,「為台灣而戰」的比例還是會比「為台獨而戰」高,因為願意為台獨犧牲的人應該比願意為台灣這塊土地犧牲的人來得少。

如果問題前面加上「因為宣布或推動台獨」這個前提,再問受調者願不願意在中共入侵時「為台灣而戰」或「為台獨而戰」,根據過往經驗,回答願意的受調者人數將大幅下降,有些民調甚至顯示全台灣只有約17%的受調者真正願意作戰。

20171214-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徐斯儉14日出席立院外交國防委員會。(顏麟宇攝)
台灣民主基金會執行長徐斯儉在美訪問,引用政府委託政大選研中心做的民調,指稱七成年輕人願意為台灣而戰。(顏麟宇攝)

同樣重要的是,還有三個重要前提也必須納入討論。第一、認為中共人民解放軍會對台動武的可能性,第二、認為美國會以武力介入台海的可能性,第三、台灣在戰爭之後的結果。

首先,如前述,若提示受調者中共動武的可能性,再問受調者願不願意在中共武統台灣或因為台獨而導致中共武統台灣時,「為台灣而戰」或「為台獨而戰」,回答願意者的比例應該會低一些。 (相關報導: 游盈隆專欄:是誰澆熄了台灣人追求獨立的熱情? 更多文章

根據政大選研中心研究員陳陸輝和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政治系教授牛銘實在2016年的研究,愈支持台獨的受訪者就愈不認為中共會武力犯台,而且愈認為美國會出兵護台。這也導致了為數不少的支持台獨群眾中,更加放心的在平日或受訪時表達台灣獨立的聲音。在同一研究中,那些不支持台獨(無論如何都不支持的)與未表態的受訪者占36%,多數認為只要台灣宣布獨立,中共一定武統台灣,而美國不會幫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