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的這句話,可能是許多特定年齡段的中國人第一次聽說馬克思這個名字。
後來,中國推崇馬克思主義的華麗詞藻,不僅連綿不絶,而且與時俱進:「革命導師」、「放之四海而皆凖」、「指路明燈」、「萬里長河之源、參天大樹之根」……過去幾十年來間,馬克思無處不在,天安門廣場有過他的巨幅照片,人氣最高時,甚至連死個人都被俗稱「見馬克思去了」。
1991年前蘇聯垮台後,中國成了世界上最後一個共產主義大國。
5月5日是馬克思出生200週年,今年也是他的《共產黨宣言》發表170週年。一貫宣稱篤信馬克思主義、推行社會主義的中國是怎樣慶祝的呢?在西方、特別是馬克思的故鄉──德國小鎮特里爾,人們又在說什麼?

中國在做些什麼?
簡言之:隆重紀念。概括起來,似乎是要讓馬克思主義更加:
- 中國化
- 時代化
- 大眾化
中國的紀念活動,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從老到少,涵蓋各個層面。上有習近平親自訓話;中有學術組織積極研討;至於基層嗎,電視台、電台黃金時段播出連續節目。正好趕上五一節放假,或許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學習?
中國化:習近平還是馬克思主義者嗎?
這要取決於你問誰。
5月4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紀念馬克思誕辰大會,習近平親自講話。
4月23日,習近平召集政治局集體學習時說,馬克思主義「依然佔據著真理和道義的制高點」,但他也強調,要堅持和發展的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至於中國化要走多遠,這還有待觀察。不過,西方很多學者對中共馬列理論的最大批評恐怕就是把主義「中國化」:隨時隨地因為自身需要而改變「主義」,修正「原則」。很多西方學者曾經質疑,《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共產主義經典理論文獻中馬克思當年所憧憬的天下大同、無階級社會、平權、民主等共產主義理念,後來在蘇聯化、中國化、朝鮮化和古巴化之後,與馬克思主義還有多少關係呢?
4月27日,中共喉舌《人民日報》發表長篇文章,援引習近平在政治局的講話稱,馬克思主義是共產黨人的「真經」。文章說,「真經」沒唸好,總想著「西天取經」,就要貽誤大事!
不過,馬克思也是西方人,他的理論,也是中國共產黨當年從西天取回來的經。200歲的馬克思主義,對解決當代中國的問題能有怎樣的幫助呢?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時代化:國際盛會規模多大?
中國確實在探討。學術界活動太多,最高調的之一是北京大學即將舉辦的第二屆馬克思主義大會。
北大即將迎來建校120週年,一系列的慶祝活動中有一項是5月5日至7日的馬克思主義大會。中國媒體稱,大會是「全球範圍內馬克思主義研究者的國際級盛會」。查閲北京大學新聞網後發現,屆時將有26名「國內外知名學者」參會。
中國媒體另外一則報導中提到,4月27日無錫「民營企業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第二屆一次會議」,100多位會員及專家學者參加會議。《人民日報》說,無錫這一家是中國唯一的定位於民營企業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社會團體。 (相關報導: 馬克思200年誕辰》馬克思主義還活著嗎?它對你我的社會還有什麼影響力? | 更多文章 )
民營企業,通常情況下,看到這個詞,引發的聯想應該是私有制,市場經濟。民營企業專門研究馬克思主義,很有時代特色。
中國媒體保證你「四分鐘get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