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得體的談吐可以幫助你在社交場合中遊刃有餘、盡顯魅力;展現深厚的涵養,充分展示你的自我風采;迅速走進他人的心靈世界,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愛戴,成為人際圈裡的焦點人物。好人緣是一個人的巨大財富。有了它,事業會順利,生活會如意。下面十個小細節,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見人主動打招呼
小張性格清高,從不主動和別人打招呼,每次遇到熟人也總是點點頭而已。大學畢業前夕,每個同學都有幾個好朋友聚在一起依依惜別,只有他一個人孤零零地無人理睬。
步入職場後,他依然如故,總是一副冷漠的表情。有一天,他在路上碰見了同事小崔,看到對方滿面春風的樣子,他就隨口問了一句:「小崔,是不是有什麼喜事啊?這麼高興?」
沒想到小崔想起小張字寫得好,就說:「小張,你的字寫得好,能不能幫我寫幾份請帖?」
事後,小張和小崔成了很好的朋友。嘗到甜頭的小張從此也變得開朗、熱情起來,見了別人總是主動打招呼,人緣也越來越好。
不要詢問對方的家庭背景
和人交朋友最好不要打聽人家的家庭背景。社會在發展、觀念在進步,現代人覺得,總是詢問別人的家庭背景是不禮貌的,也顯得過於勢利。
儘管不問家庭背景和收入這一交際原則在歐美已經是基本的禮儀,可是我們還是經常能碰到一些不知趣的人總是愛詢問這個問題,讓人答也不好,不答也不好。尤其對於愛面子的人來說,收入高低有時候關係著自己受別人尊重的程度,說自己的收入很高吧,傷了別人的自尊心,甚至讓人眼紅忌妒;要說自己收入很低吧,別人又覺得自己沒本事。所以,設身處地來講,這個問題還是不要問的好。這也是關乎個人修養的問題。
讓朋友們了解自己
小靜人不錯,工作也很努力,但是在公司人緣始終不是太好。原來,她從來都不在同事們面前談論自己的事,同事們甚至連她有沒有男朋友、結沒結婚都不知道。平時大家在一起七嘴八舌,有的談自己在家裡如何跟兄弟姐妹吵架,有的談自己老公這樣那樣的小毛病,有的談自己週末和朋友買了什麼什麼東西。可是小靜呢,總是閉口不談自己的私生活,神神祕祕,只是聊聊一些無關痛癢的公共話題。所以,久而久之,大家覺得她不敞開心扉,難以接近,也難以了解,自然都跟她不親密了。
有時候,向別人講述一些自己的情況可以增進了解、增加親密感,從而消除那些由於陌生而帶來的距離感。像老公睡覺打呼啊、兒子上學偷偷交女朋友啊、女朋友耍小脾氣啊等,都可以拿來說一說,一來可以讓別人更了解你的喜怒哀樂,二來可以讓別人幫忙一起討論解決的方案,三來讓別人認為你性格直爽、內心敞亮,何樂而不為呢?當然,我們是要透露一些無關是非的小祕密,但千萬不要賣弄隱私,也不要把別人的隱私拿來聊八卦。
在細節之處表示體貼
甲:是嗎?那你待會躺床上睡一會吧。到我家不用客氣!
大方接受別人的善意
小王和同學小雪經人介紹去拜訪一位仰慕已久的老師。到了老師家裡,師母親切熱情地給他們一人拿了一個蘋果。因是初次上門,小王有點不好意思,所以再三推辭後接過水果放在桌角。熱情的師母看了看他沒說什麼,不過,卻和接過蘋果就吃的小雪聊了起來。
吃掉主人的東西是對其熱情款待的這份心意的一種最好的肯定,也顯得不生疏。其實,像這樣的情景隨處可見,比如去朋友家做客、在咖啡廳裡碰上朋友,他們會熱情地招呼你入座,然後請你吃東西。這時候最好別不好意思,不如大大方方地接受,他們若是真心的,你接受了就表示你接納了他們的熱情,他們會自然地感到你的親切與隨和。
目送朋友離開
那天晚上,杜鵑從朋友家裡出來,朋友說:「我送送你吧!」她推辭說不用了。朋友就沒有再送。在她走下第三級樓梯時,杜鵑聽到防盜門「咣當」一聲關上了,她的心頓時一片冰涼。從此,她再見到朋友總覺得有一層隔閡。
目送朋友離開或者一起下樓不僅是出於禮貌,也體現了彼此情感的交流。如果有朋友到你家做客,朋友起身告辭,儘管朋友口中再三說不用相送,但是如果你陪他一起下樓,這一小小的細節會照亮他回家時漫長的道路,從此他心裡就會記住你的盛情。不過,應注意的是,熱情不可過度,如果客人是一對正處於熱戀中的朋友,而他們也再三不要你相送,你只需在看不見他們的身影時輕輕關上門就可以了。
及時告知資訊
小藍和小軒同租一個房間,情如姐妹。每次小藍有事出去,如果小軒不在,她都會寫一張紙條或發個訊息告訴小軒,例如:「今天下班公司聚餐,晚上不回來吃飯,妳自己吃吧!」小軒有事時也會及時通知小藍:「收據就放在左邊第二個抽屜,別忘了。」這樣一來,彼此都會對對方的行蹤有所了解,不會憑空亂著急。
跟你身邊親密的人互通資訊,這樣萬一有急事,別人也能找到你,不至於耽誤事情;而且,萬一你遇到意外情況,也會有朋友及時給予你幫助。
保持適當距離
如果因為兩個人關係親密、不分彼此,常常不請自來,三天兩頭登門,甚至賴在人家家裡不走,就是沒有拿捏好交往的分寸。人家可以忍你一天、兩天,但是時間久了,必定就會對你生厭。每個人都需要私人空間,所以兩個人之間,彼此尊重、給人留下足夠的空間是必須的。長久而完美的人際關係往往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像一杯清茶,自在氤氳,絕不喧囂。
學會變通,不可一味一本正經
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原則,你想讓大家接受自己的原則,不可能,也沒必要。他有他的原則,你有你的原則,不一定要完全相同,但要彼此尊重、互相包容,然後再達成一致。當然,這不是要你當「和事佬」,也絕對不是讓你「和稀泥」,而是要理和情兩者兼顧,既掌握原則,又把話說到,讓人能夠很好地接受。
不要打探別人的隱私
好奇是人的天性,但是作為一個成熟的人,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好奇心。為什麼現在人們對「狗仔隊」深惡痛絕?因為人們不喜歡每天生活在別人的監視下。為什麼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都拉上窗簾?因為人們不希望在別人的窺視下生活,希望享受自己的私密空間。
況且,很多事在自己說來無所謂,可是放到大庭廣眾之下,就變得非常可笑,這樣類似的事情是不希望別人知道的。所以,除了對很親近的人或者很熟悉的朋友之外,一般不要去詢問別人的私生活。有時即使是為了表示自己的關心,也要先徵得別人的同意,等別人自願告訴你。假如對方願意把事情告訴你,你千萬不要把那些「私事」到處傳播。
以上十個細節只是指導性的意見,還需要去實踐、去體會,才能發揮良好的功效。希望這些細節上的小建議能夠幫助你順利、愉快地與人交往,讓你贏得寬廣的人脈!
妙語點睛
人生的成敗在於溝通,溝通的成敗在於細節。注重細節的人,往往在溝通中比別人領先一步。
作者介紹| 俞姿婷、荀偉平
俞姿婷
旅居日本,喜歡貓、咖啡和手作甜點。喜歡思考、研究關於人的一切,著有暢銷書《把心聊走》。
荀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