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玲觀點:富士康明年支出砍 40%,怎麼砍?

作者認為,其實不只是富士康,許多公司都已經、或者一直都有一套過冬計畫正在執行,但在執行落實過冬計畫的同時,與其關心單一產品銷售量的短期消長,或許更應該深入看看整體產業結構的變化徵結。(郭晉瑋攝)

彭博社(Bloomberg) 於11月下旬報導,根據一定管道取得的富士康內部會議備忘錄顯示,富士康 2019 年的目標將是削減 200 億元的支出,因為 2019 年將會是非常艱難且競爭的一年,而在此份會議備忘錄中還提到單單以富士康的 iPhone 業務來看,要降低的支出費用目標金額就高達 60 億元。

對於彭博社的報導,富士康也發表聲明回應表示:「集團的經營策略是定期對集團全球各地的運營狀況進行檢視,以確保能夠更符合集團運營、客戶需求以及關鍵技術研發等領域,並契合集團業務發展需求。同時,此類常態性檢視也是對集團客戶、合作夥伴、員工以及對股東的長期責任與承諾。如同往年一樣,今年的營運檢視主要致力於確保集團在新年度中,運營團隊和預算投入能夠符合客戶當前和預期的需求、集團全球業務發展,並應對未來一兩年市場和經濟的挑戰。」

鴻海集團(富士康)將在美國威斯康辛州設廠。(美聯社)
鴻海集團(富士康)將在美國威斯康辛州設廠。(美聯社)

明年大砍 200 億元支出,可能嗎?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富士康將在 2019 年大砍支出的動作,彭博社的新聞中也提到,富士康在過去 12 個月的整體公司支出金額是台幣 2,060 億元,約等於 67 億美元。而對照彭博社所報導的“富士康 2019 年將削減支出 200 億元來看,約等於 29 億美元的金額,也就是說,彭博社取得的這份資料顯示,富士康打算在 2019 年削減約 43% 的支出。

若以年度財報來看,富士康 2017 年全年財報中的營業費用,也就是外界所說的支出費用金額,大概是在 1900 億台幣水準,而 2018 年前 3 季大概是在 1,300 億元台幣左右,以往年富士康全年逐季費用比例來看,2018 年全年支出並未出現明顯增長,甚至還可能是持平的狀況。

其實在 2018 年初時,富士康早已將「提質、增效、降本、減存」列為年度策略重點,但對於長期追蹤富士康經營發展的人而言,這其實並不是什麼新提出的策略目標,而是富士康創立 40 年最重要的中心思想。

而若還原剖析彭博社新聞的源頭,其實是來自一場在 10 月底於富士康內部的會議,相較於被外界放大關注的「200 億元支出節省」、或者是「10%非技術性人員的調節」,在這份備忘錄中有一個重點是,「2019 年是非常艱苦並且非常競爭的一年,一定要謹慎保守」。

「謹慎保守」或許才是這場富士康內部會議的重點,主要目的在於提高所有人的警覺性,而 200 億元之類的數位,是不是真正執行的目標,則仍值得持續觀察。畢竟,以富士康一年 450 億到 500 億元的支出來看,一下子砍掉超過 40%,先不論是否可行,但在整體集團系統運作上的穩定性是否會造成更大的影響,卻也是富士康在實際執行上考慮的重點。

簡單講,如果單看裁減開支的數字,並沒有真正看到富士康此事凸顯的意義,目前許多人都直接將富士康的裁減開支與蘋果 iPhone 銷售不佳砍單連結在一起,再加上蘋果、富士康股價連續重挫的效應,似乎讓兩件事的連結更深。 (相關報導: 新新聞》美國期中選舉傷郭台銘,富士康建廠路變崎嶇 更多文章

美國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Tim Cook)(AP)
美國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Tim Cook)(AP)

但事實上,這其中確實存有部份迷思。首先,富士康不只有蘋果一個客戶,即使蘋果是富士康最重要的營收來源,過去幾年平均佔富士集團整體收入比重約 45% 上下水準,但現在當前遭遇的問題,不是蘋果消失不見,而是蘋果在 2019 年發表的 3 款新機部份銷售表現不佳,這部份對於富士康的整體影響有多大?會大到要砍掉公司支出的 40% 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