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俊吉觀點:當前最重要的經濟政策

中國經濟能否回穩,台灣經濟何時回復成長,都充滿不確定。(美聯社)

世事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世事沒有一件是確定的!

總統大選後,兩岸雖然沒有兵凶戰危,但是縈繞台灣的不確定性依然揮之不去。例如,川普當選會怎樣?中國經濟能否回穩?台灣何時才能恢復成長?這些不確定性製造焦慮和不安,而且明日才會發生的事,今天就開始影響經濟。

如何影響,又怎樣影響?美國聯準會前主席也是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柏南克(Ben S. Bernanke)早年在史丹福大學教書時,即曾分析不確定性之下的投資行為(“Irreversibility, Uncertainty, and Cyclical Investment”,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February 1983);而自號「臥底經濟學家」的哈福特(Tim Harford)亦曾於其專欄中討論此問題,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一項結論是:不確定性會讓投資澈底窒息。

現即以一個數例說明柏南克的理論:想像有一個擴大產能的投資計畫,投資成本是50億(美元,下文同),至於投資的回報則視美中關係而定。如果美中關係好轉,事屬「有利情勢」,此項投資將創造150億的回報(扣除成本50億後,利潤為100億);反之,如果美中關係惡化,事屬「不利情勢」,這項投資的前景黯淡只能帶來30億的回報(扣除成本50億後,將損失20億)。請問這家廠商該不該投資擴廠?

一般人可能會這樣思考:如果知道美中關係出現「有利情勢」的機率,就能算出投資擴廠的期望值。期望值若大於擴廠成本(50億)就可以投資,期望值若低於50億,因為賠錢所以不投資。而且投資與否一經決定,便可以立即行動,毋需等待。

這是一個理論上正確,卻與現實嚴重脫節的答案。因為有誰知道美中關係變好的機率是多少,如果不知道機率,期望值又怎麼算得出來?這項關鍵,點出了風險(risk)與不確定性(uncertainty)的差異:風險是知道機率的未知,例如擲骰子;而不確定性則是不知道機率的不明,例如川普當選的可能性。由於美中關係不是擲骰子,所以不是風險事件,而是不確定性。

面對不確定性如何投資?柏南克說:如果能等待,而且等待的機會成本很小,投資者就會等到水落石出,待不確定性因素消失後再做決定。在此新模式下,投資者的選擇變成:一、不確定性消失後,如果出現「有利情勢」就投資,這樣可以賺100億;二、如果出現「不利情勢」就不投資,這樣保證不會賠。很明顯地,等待比立即下決定好,因為除了絕對不會賠之外,還有機會賺100億。

所以,不確定性造成觀望,觀望使高科技和傳統廠商都延緩投資,也使家戶推遲購屋置產的時間。當投資因觀望而窒息,經濟也會隨之而下滑。很不幸地,這就是台灣現在所面對的問題。 (相關報導: 陳華昇觀點:加強印度產業經濟研究,促進台印經貿合作關係 更多文章

圖示
圖示

主計總處最近公布2023年經濟成長率為1.4%,創14年之新低。原因是資本形成(包含政府、公營與民間固定投資以及存貨變動)負成長9.97%所致。其實我國投資從2021年第4季就急遽衰退,成長率從31.36%一路下滑至去年第4季的負成長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