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知名獨立媒體、一直為香港民主發聲的《主場新聞》(House News)26日突然宣布結束營運。共同創辦人蔡東豪在網站與臉書上發布聲明,表示香港當前政治鬥爭氣氛令人極度不安,《主場新聞》的廣告收入和影響力不成比例,始終未能達成收支平衡,從生意角度實在看不到曙光,因此決定關站。
蔡東豪形容自己現在的心情是「恐懼、誤判、愧疚」,他寫道;「我的恐懼及誤判,源於我曾一度相信香港還是一個正常的地方,一心以為可做一個關心香港的公民、一個相信市場的商人,很明顯,我錯了。在一個不正常的社會和市場,做一個正常的公民和商人,原來竟是錯誤的幻想。」
《主場新聞》由企業家蔡東豪、名作家梁文道、新聞工作者劉細良與專欄作家宋漢生在2012年共同創辦,以「我城.我觀點.我主場」為口號,號稱要成為華文媒體的《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
2012年7月28日,香港「全民行動,反對洗腦,729萬人大遊行」前夕,《主場新聞》提前上線。內容涵蓋政治、財經、生活、文化、自然、科技和熱門社會議題。2012年迄今,香港各項政治與社會運動,《主場新聞》無役不與,成為香港民主運動與公民運動的標竿,台灣網友也密切關注。
可惜歷經兩年與北京當局的拚搏,主場意識終究敵不過被政治力扭曲的市場,只能選擇黯然收場。
對於《主場新聞》突然關站,香港、台灣網友紛紛在主場新聞與蔡東豪的臉書網頁上留言,表示慰勉、不捨與期待:
伍玉冰:「我含着淚看這篇文,理解你,謝謝您。」
Adeline Mui:「主場令香港人連結在一起,讓我們分享彼此的看法,讓我們宣洩一點對現實的不快,讓我們在透不過氣的生活裡得到健康舒壓小貼士,讓我們辨別五毛,讓我們相信仍有人與自己堅持的想法一樣......」
Erick Fung:「作為day one與主場一起成長的讀者,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決定,感到可惜。原來在香港想找一個較理性的平台已無選擇,我明白你們有此決定也絶不容易,惟有說句多謝!」
Duncan Chan 香港人失去了主場,只能變成作客了!
台灣學運領袖黃國昌也在臉書上留言:「香港自由被中共異化的速度,果然十分驚人。
面對這種結合國家暴力與黑道恐嚇的打壓,恐懼是正常的。沒有人可以、也沒有人應該獨自面對。
但是,台灣不能退却、我們不能退却,這是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團結起來,共同捍衛我們的民主自由。
退此一步、即無死所。」
給關心主場新聞的人:
各位,主場新聞今天要結束了!
辦主場新聞是出於簡單信念,「為香港做點事」,推動社會前進,同時希望像美國Huffington Post一樣,創造一個成功的媒體生意,打開新局面。
「為香港做點事」,背後沒什麼偉大使命,只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儘量關心社會,做一個正常公民應做的事。我生於1964年,今年50歲,趕上嬰兒潮最後一班車,受惠香港八九十年代經濟起飛,把握了向上流動力的機會,就如普通香港人,年青時埋首事業,到略有小成,想利用自己商界的經驗、人脈及知識,走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