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媒體報導,力積電黃崇仁説:「蔡英文總統交待他協助印度建晶片廠。」我聽了嚇一跳!我反對政府縱容晶片產業外移,更不贊成晶片科技外流印度,其原因如下:
其一,我認為,半導體是台灣今天賴以生存的核心產業,台灣經濟沒有晶片的護國群山支撐,其後果堪慮!因此,不僅是5奈米以下先進制程,即便是晶片成熟製程,政府也絕不可輕易放行海外投資或技術外流。晶片「去台化」會造成台灣經濟危機!
其二,印度是舉世皆知的投資高風險之地。台灣協助印度建晶片廠,是養虎為患,有朝一日,必遭反噬!此絕非危言聳聽,知識份子,不可不慎!
我從不懷疑小英總統愛台灣,但是,愛台灣就應保護好晶片科技,避免晶片產業外移或技術外流。而令人憂心的是,晶片的「去台化」正在發生。
明知台積電在美生產成本是台灣的1.5倍,蔡政府卻放任台積電赴美連蓋三厰,連先進的2奈米製程也不管制;台積電在日、德設廠,也沒有公佈審核的過程,以及能夠説服台灣人民晶片科技外移的理由?
政府努力多年引以為傲的「台商回流」,其成效還抵不過台積電一個廠的外移。
晶片科技外移,也造成台灣科技人才的流失,台積電美國亞利桑納一廠仍在興建,媒體外傳許多外派人才已被挖角。世界各國對晶片科技都嚴密封鎖,美國甚至禁止持有綠卡者在中資晶片廠工作,而台大半導體學院竟然要為德國培育晶片人才,小英政府把科技「白玉當成白菜」,令人不解?
更可懼者!蔡英文竟「交待」晶片業者幫印度建廠。眼前,台灣彷彿正面對第二次產業外移,而晶片產業的外移,對台灣經濟的傷害,將遠超過李登輝時代的第一次產業外移。晶片去台化之後,台灣未來怎麼辦?這是知識份子必需嚴肅面對的議題。
有名嘴在政論節目説,台積電等半導體護國群山,股東以外資居多,他們到那裏投資,政府無權置喙。我認為,這是名嘴的無知。
半導體是影響地緣政治的戰略物資,世界各國都在管制。德國政府限制中國企業併購德國晶片廠ELMOS和ERS;英國政府要求中國公司讓售它在英國NEW PORT晶片廠86%的股權,強制降低其持股。
美國的晶片法案不僅管制其國內業者投資中國;禁止輝達、AMD等先進AI晶片對中國銷售;更以長臂管轄,蠻橫壓迫台、日、韓、荷蘭半導體製造、材料、設備業者對中國的銷售,把客戶逼成競爭對手,迫使中國傾舉國之力,全力發展其晶片科技。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甚至無理要求台積電提供其商業機密,而遺憾的是,面對美國對台積電的霸凌行為,政府竟默不吭聲,沒有為台積電爭取公道!
經國先生當年任用孫運璿、李國鼎等先賢,在1980年代,派曹興誠、史欽泰等人赴美學習半導體,建立台灣半導體產業;1987年,請回張忠謀,在政府財政並不寬裕的年代,篳路藍縷的創立台積電;晶片產業是經國先生為台灣人民留下的福澤,四十年來,有無數台灣精鋭科技人才辛苦的投入。台積電是中華民國的公司,名嘴憑什麼説政府不能管制晶片產業的外移?
反之,我認為,台灣任何一任總統,都應善視前人的心血與智慧,絕不可為了美國壓迫或外交虛名,縱容晶片科技外移,犠牲台灣人民的利益。我尤其反對蔡政府鼓勵晶片業者協助印度建廠!
台灣人對印度十分陌生,蔡政府可能是看到印度遊走美歐,又在藏南和印太與中國抗爭,他們也許認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因此開放印度移工,鼓勵台商南向投資印度或出讓晶片科技。殊不知此舉可能害慘台灣經濟。
世界各國知名企業,吃印度虧的比比皆是,印度政府往往結合財團,榨乾合資企業,使外資欲哭無淚。
先從最近的例子説起,2017年,曾與德國大眾汽車合資在中國風生水起的上海汽車集團投資印度,之後,印度最大的鋼鐵集團JSW也想介入新能源車領域,雙方因此合資,上汽集團佔股49%,自認為加上員工持股可以有超過50%以上控股權。合資企業目標遠大,希望2030年成為印度汽車領導品牌。可是,在JSW集團吃透電動車核心技術之後,日前,把上汽集團掃地出門。
之前,福特、通用對印度市場也都懷有夢想,但在虧損了幾十億美元之後,兩家公司都落荒而逃,臨走奉送累積百年的汽車製造工藝。
印度對外資不僅法不完備,而且因人設事,説變就變,需要新科技時,總理莫迪身段柔軟,誠意十足的邀請外商投資。而一旦時機成熟,印度政府可以有一百種方法修理外資,隨時可以立新法新規讓外商補税罰錢,或讓外資即使賺到錢,也只能在印度花,帶不走一分一毫。
中國的小米在2014年投資印度,其它手機廠OPPO、VIVO也隨後跟進,帶動了印度手機產業鏈。
8年相安無事,小米沾沾自喜,但2022年1月,小米因長期以外匯支付高通權益金,印度政府以逃漏税之名處以罰款約28億台幣;2023年6月,印度小米約200億台幣資產被法院扣押,並拘捕其高管,造成外資人人自危,不敢再投資印度。總理莫迪眼見勢頭不妙,同年9月對小米解禁,但小米同時宣佈與OEL和迪克森兩家公司合作,擴大在印度生產,顯然是斷尾求生,出賣其核心技術以換取平安脱身。能否全身而退?則有待觀察。
中國其它手機廠OPPO、VIVO同樣也受到鉅額罰款霸凌,並且被不合理要求其合資公司執行長、財務長、技術主管要用印度人。
而中印因藏南等國界爭議,關係緊張,中國政府無力救濟,中資企業前景堪慮!
美歐企業損兵折戟或棄甲而逃的也不只福特、通用;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被指控污染「印度環境」,各被處罰款35億美元;亞瑪遜被罰20億盧比;美資最大連鎖店Walmart,被罰13.5億美元後撤出印度市場;谷歌、IBM、三星也都刼數難逃被罰鉅款;為了處罰英國電信巨頭VODAFONE 28億美元,印度甚至可以修改税法,再往前追溯50年。
印度雖然落後,但印度理工學院等學府,既然能為美國科技公司谷歌、微軟、推特、IBM、美光等培養傑出的CEO(美國企業500強有30%的CEO是印度裔),留在本土精明的印度人,動點小腦筋,玩弄外商是易如反掌。
蔡政府不要認為台灣南向政策對印度友善,台商必然可以相安無事,甚至誤以為印度會對台灣的投資感恩戴德,蔡英文應該去問問已撤離印度的台商緯創和其它身陷印度的台商,聽聽他們的苦水!
印度政府與企業對專利、智慧產權和與外資簽定的商務協議是極不尊重的。西方知名製藥公司的專利產品,在印度被大量仿製,印度政府全然無視。由於不需研發成本,價格便宜,使印度成藥品出口大國。
其實,台灣企業也不必心存僥倖。早年,Kingtel西陵電話曾是印度第一通訊品牌,我的代理商和我簽有技術保密協議,但他以學習維修為名,派人來台駐廠,工廠沒有防備,洩漏過多技術機密。之後,他自己設廠製造,由外觀到電路,完全仿製,取代我成為第一品牌。
成名之後,讀者文摘訪問他,他感謝我的「提携」之恩,並請讀者文摘來台訪問我。我哭笑不得,拒絕受訪,我認為他不僅違反協議,而且道義有虧。可是,印度人卻認為理所當然。
我沒提告,因我知歐美藥厰提告多年,告贏了也沒用,產品依然被繼續仿製。
對於印度,政府實在是所知太少,又無力提供台商保護。因此,我不僅堅決反對政府鼓勵印度投資,而基於對台灣經濟的安全考量,我也反對「台灣引入印度移工」。現在政策還未執行,竹科附近已有2500名印度工程師在「偷學」台灣先進科技。印度塔塔集團更揚言要在台灣高薪挖角科技人才。
今天政府不要天真的認為,未來印度派來的移工會是上生產線的勞工,可以確信,其中一定會有很多軟硬體科技人員,意圖以最廉價的方式淘空台灣科技,造成木馬屠城。
台灣科技人才不足,應可借重東南亞其它國家或東歐,這些國家未來都沒有能力威脅台灣,但從印度引入,則萬萬不可。政府防中國,更應防印度!
*作者為西陵電子創辦人,曾任電電公會、工商建研會、青創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