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強人普京從2000年連續執政至今,靠的是總統、總理輪流當,這招也被俄羅斯盟國亞美尼亞的政客如法泡製,不過卻引來人民連續十幾天佔領街頭。在龐大的壓力之下,已經當過兩屆總統的亞國總理薩爾基相(Serge Sarkissian),23日宣布辭職,這場成功的不流血抗爭也被外媒譽為亞美尼亞的「天鵝絨革命」。

亞美尼亞是一個人口僅有300萬(約略等於台北市)、國土約3萬平方公里(略小於台灣)的西亞內陸國。如果不在地圖上特別標明,許多人可能根本指不出這個國家就在土耳其、伊朗、亞塞拜然與喬治亞之間。但這個1991年才從前蘇聯獨立出來的年輕小國,卻能勇敢地跟試圖永久掌權的獨裁者說「不」,讓已經連續執政10年、還企圖永續執政的薩爾基相灰頭土臉地宣布下台。
63歲的薩爾基相歷任國防部長、內政部長、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和亞美尼亞總統。薩爾基相擔任總統時,亞美尼亞是總統制,但他在2015年推動修憲,將亞國的憲政體制改為由總理掌握大權的內閣制。總統自此不再具有實權,真正掌握政治權力的內閣總理,也當然沒有任期限制。

這原本問題不大,薩爾基相也曾表示,在總統任期屆滿後,將不會要求被選為總理。但薩爾基相食言了。4月17日,他立刻被新總統與國會任命為新總理。這一套被普京玩得極其熟練的續任招式,這回在外高加索內陸國卻踢了個大鐵板—首都葉里溫從12日就開始了連續不斷的大型街頭示威,數萬人盤據在首都的共和廣場抗議。據法新社在葉里溫所見,抗爭者多半是年輕世代。

4月23日,作為普京堅定盟友的薩爾基相終於高舉白旗,發表聲明說:「街頭運動反對我的任期。我滿足了你們的要求」,理由是「為了國內和平」。當這項消息傳來,也讓葉里溫街頭的亞美尼亞民眾振臂歡呼、不斷揮舞國旗,過往車輛按鳴喇吧慶賀,抗議者也彼此擁抱親吻。


由於亞國人民未經流血,便擋下了被民主法治外衣包裹的獨裁統治,不少外媒也讚美這是「亞美尼亞的天鵝絨革命」。「天鵝絨革命」一詞源自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的抗議運動,當時捷克民眾成功終結共產黨長達41年的統治。由於這次政權更替並未引發大規模流血衝突,因此平和柔滑的天鵝絨也成了這場「革命」的象徵與代表。
在薩爾基相放開權力之後,反對派領袖、國會議員帕希尼揚(Nikol Pashinian)24日表態,願意出任國家總理。他在葉里溫召開記者會,強調「如果人民交給我這個責任,我願意出任總理」。42歲的帕希尼揚曾是亞國最暢銷報紙—《亞美尼亞時報》總編輯,他在這波抗爭中曾與薩爾基相會面、要求對方下台,兩人不歡而散後,帕希尼揚也被警方逮捕。 (相關報導: 教宗訪亞美尼亞談大屠殺:要保存記憶,也要走上和解之路 | 更多文章 )
薩爾基相23日宣布辭職時,也特別提到:「帕希尼揚是對的。我錯了。」兩人處境與聲勢頓時逆轉。不過薩爾基相雖然放手,但帕希尼揚強調這場「革命」不會停止,除非人民達成了他們的目標。雖然亞國政府與反對派的談判25日登場,帕西尼揚說,他不會輕易放棄街頭路線。不過目前執政聯盟擁有過半的65席、在野勢力僅有40席,這場反政府運動要如何收尾,還要看各方的政治智慧與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