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diaq 一詞源自於一種生長於北美阿拉斯加的科迪亞克棕熊 (Kodiak brown bear),而 Škoda 早在 2006 年 12 月便已註冊「Kodiaq」這個名稱,開創以 K 開頭 Q 結尾為原則的新世代 SUV 家族命名法則。
Škoda Kodiaq 以阿拉斯加大棕熊為名。第一代 Škoda Kodiaq 前身「Vision S」概念車於 2016 年 2 月首次亮相,並於同年 9 月巴黎車展上正式發表量產車型,作為品牌旗下第一款中大型 5+2 SUV 作品;臺灣市場於 2017 年 7 月 19 日正式導入,隨即於 2022 年 1 月 13 日發表小改款車型,以絕佳乘坐空間設計、齊備主被動安全配備、充沛動力引擎以及各種貼心巧思,深受消費者喜愛。
臺灣市場於 2017 年 7 月 19 日正式導入 Škoda Kodiaq。
隨即於 2022 年 1 月 13 日發表小改款車型。2023 年 10 月,Škoda 原廠正式發表全新第二代 Kodiaq,目前已陸續在全球各地市場接連上市,臺灣預計也將於今年下半年正式登陸。而小七哥也在今 (2024) 年 4 月受原廠之邀,遠赴西班牙針對全新第二代大改款 Škoda Kodiaq 進行試駕體驗,帶領讀者搶先瞭解其不同之處!
Škoda 原廠正式發表全新第二代 Kodiaq,目前已陸續在全球各地市場接連上市。外觀方面,第二代 Kodiaq 整體輪廓與前代相仿,不過在細節上則有完全不同的設計。其在車頭部分加入全新的水箱護罩設計,分離式頭燈採用全新的矩陣式 LED 燈組,整體佈局較現行款更有科技感。同時全新樣式的前保桿於兩側整合了狹長的通風口設計,中央的氣壩則採用蜂巢狀設計。車側部分原廠指出其軸距維持 2,791mm 的表現,但是車身長度從原先 4,701mm 增長到 4,758mm。隨著車身尺碼的改變,D 柱也更加傾斜。此外,配備多款造型的鋁圈,尺寸從 17 吋至 20 吋之間不等,全車系共有九款車色。Sportline 車型位於車系的旗艦車型,具有大量黑色飾條,包含首次採用全深色 D 柱設計,車頂行李架、窗框、後視鏡外蓋、水箱罩邊框、後分流器和徽飾均為黑色,而葉子板上也會有專屬 Sportline 銘牌,並搭載專屬 19 吋輪圈或可選配含空氣動力學蓋子的 20 吋輪圈。
(相關報導:
2024 Nissan Ariya增程版電動休旅試駕:近期同級車最舒服的後座,內裝質感大勝同級對手!
|
更多文章
)
最新的第二代 Kodiaq 車系雖然與第一代擁有相近的輪廓,但尺碼有所增進。長 4,758 (+61) mm、寬1,864 (-18) mm、高1,656 (-25) mm,軸距 2,791 (+1) mm。
車頭部分加入全新的水箱護罩設計。
分離式頭燈內部可見「Škoda Crystal Lighting」字樣。
車側擁有較為簡潔平滑的線條設計,下緣更使用大面積防刮材質作為妝點。
車頂裝配實用且耐看的鋁質行李架。
D 柱同樣採用鋁質飾板作為妝點,質感相當優秀。
開啟車門時,可見伸縮式保護膠條,可說是相當貼心的設計。
ACC 系統的操控撥桿同樣位於方向盤後方,操控十分就手。
標準配置 10 吋資訊娛樂系統,另可選配為 13 吋螢幕,提供更科技化的介面以及資訊內容。
副駕駛座前方提供上下兩格的隱藏式置物空間。
原廠宣稱內裝用料採用永續材質製成,兼具質感以及環保意識。同時,門把更採取獨立式設計,開門更加就手。
Škoda Smart Dials 多功能旋鈕由三顆帶有中央 3.2 公分寬液晶螢幕的旋鈕構成,外側兩顆旋按可操作空調溫度、座椅加熱及座椅通風功能,中央旋鈕則可操作娛樂系統音量、空調風量、空調風向、智慧空調、駕駛模式及導航地圖縮放。旋鈕相關設定可在中控台螢幕內進行。
打開中央鞍座的滑蓋,可見前半部擁有可放置兩支手機的無線充電系統,後方則提供可變化至四格的活動式杯架。
同時,還可發現原廠所提供用來擦拭中央觸控螢幕指紋和髒汙的實用小物。
標準配置 8 支揚聲器,另提供選配 Canton 音響系統 (13 支)。
試駕車配置有全景式電動玻璃天窗,可營造更明亮的車室空間。
試駕車選配有符合人體工學的 Ergo 座椅,支撐性相當良好,同時提供多向調整、記憶、通風加熱以及按摩功能。
維持與第一代車型相同的軸距長度,第二排座椅空間感相當寬闊,而且前後滑移的幅度相當大,方便第三排乘客進出。
第一排椅背提供雙夾層,機能性相當強大。
駕駛可更具路況,選擇 Eco、Comfort、Normal、Sport、Offroad、Snow、Individual 等 7 種模式進行切換。將第二代 Škoda Kodiaq 開上路,小七哥表示不僅車身具有大尺碼,其厚重沉穩行路感受,對顛簸的處理非常優異,路過連續不平的坑動路面只感受到輕微的振動,而起伏較大的路面也沒有多餘振動。底盤在過彎時呈現相當的靈活感受,精準的車頭指向性與懸吊支撐性表現良好,而寧靜性方面維持既有的水準。2.0 TDI 車型在市區低速方面進行時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柴油引擎所帶來的低轉速區間大扭力優勢,帶來更為充沛的瞬間加速力道,高速時動力輸出更為飽滿;此外,柴油引擎的運轉噪聲也被抑制得宜。1.5 TSI 車型透過 48V 科技加持,可提供額外動力,實際感受起來還算輕快,但仍能感受到小排量引擎先天物理特性的限制,在起步與超車時的動力牽引表現略快於傳統渦輪增壓,整體運轉品質優異,雙離合變速箱檔位銜接柔順,且無明顯頓挫。
(相關報導:
2024 Nissan Ariya增程版電動休旅試駕:近期同級車最舒服的後座,內裝質感大勝同級對手!
|
更多文章
)
Škoda 品牌向來強調以經濟實惠的價格享有最高的價性比,而 Kodiaq 作為一輛七人座 SUV 車款,針對第二代車型進行全面的升級/翻新,產品競爭力大大提升,未來導入臺灣市場的銷售表現想必會相當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