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芯凝觀點:賴燦爭是宮鬥?雍正帝若有知必大嘆「為君難」!

雍正篆書體「為君難」壽山石印,雍正常用之在書畫上,激勵自己不要忘記作為皇帝的職責,此寶璽現典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作者攝)

前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被關事件,多位名嘴大談此為清宮宮鬥劇,什麼「雍正奪嫡」、「康熙廢太子」的形容都出現了,如此引喻失義、讓我不禁啞然失笑。日前專程去「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看借展自北京故宮的「圓明園特展」,見一方雍正「為君難」御璽,我腦海立刻浮現他當皇帝時「宵衣旰食」的樣子… 當皇帝真的不容易呀!今人普遍不讀史喜歡胡謅,甚至有政客自比雍正更讓我受不了,雍正帝若知自己被如此「糟蹋」,肯定大嘆為古代君王、太難了!

康熙多子兩度立廢儲 野心皇子力爭當太子

清康熙皇帝早婚多妻子孫眾多,有姓氏可考的后妃貴人就有32人(亦有說55人),生了35位皇子、皇女20人。雍正帝胤禛出生前已經有七位兄長早夭、去世,比他大且健在的只有允禔、允礽和允祉,胤禛也就成為皇四子。

康熙20年(1681)皇室採用漢人命名制度,皇帝兒子輩全都以「胤」字為排行,雍正即位後,為了強調君主地位獨尊而要求所有兄弟輩都改排行用字,將「胤」改為「允」,後來很多文史資料稱其他皇子也就直接用「允」字。

雍正帝45歲即位,在史家眼中他是傑出的皇帝卻也充滿爭議,辛勤親政、興利除弊,在位僅13年。(圖/維基百科)
雍正帝45歲即位,在史家眼中他是傑出的皇帝卻也充滿爭議,辛勤親政、興利除弊,在位僅13年。(圖/維基百科)

康熙皇帝晚年孫子曾孫雖多達150多個,不過子孫滿堂的他恐怕不如想像中快樂,主因他對皇太子允礽非常失望,說他「暴戾淫亂」、「結黨妄行」而兩度立了又廢他,此後直到去世的10年康熙都沒有再立儲,給了其他有野心的皇子們爭奪皇位的機會。

皇子輕浮躁進康熙怒 合組失望聯盟挺允禵

先說允禔吧,他年紀最大但非嫡出,在康熙第一次廢掉嫡而居長的允礽時,命允禔監禁廢太子,他以為自己有機會當繼承人,因而輕率地提出處死廢太子的建議。這讓老爸康熙很怒,覺得允禔可怕又兇殘,非常討厭他,於是將他終生圈禁,允禔的皇位徹底無望。

野心勃勃的皇八子允禩,曾經是康熙考慮的繼承人選,曾命他為署理內務府大臣,總管為皇家服務的機關,足見康熙對他的重視。但這位八王爺行事也是輕浮躁進,喜歡拉幫結派,還找個相命術士稱讚自己有「貴相」、最適合當皇太子。可能是太想登大位了,康熙53年冬天當皇帝打獵回京時,允禩不但沒去迎駕反而送上一隻垂死老鷹,氣得皇父罵他「不孝不義、其心險惡」,從此也澆熄了他的皇帝夢。

「胤禛朗吟閣圖」(左)「十二美人圖之撫書低吟」(右) 兩圖皆繪於康熙晚期。畫中美人的身份可能是胤禛的女眷也可能只是美人畫,牆面上有米元章(即米芾)題詩落款,而被認為此處是康雍時期的「深柳讀書堂」。(作者攝)
「胤禛朗吟閣圖」(左)「十二美人圖之撫書低吟」(右) 兩圖皆繪於康熙晚期。畫中美人的身份可能是胤禛的女眷也可能只是美人畫,牆面上有米元章(即米芾)題詩落款,而被認為此處是康雍時期的「深柳讀書堂」。(作者攝)

皇三子允祉有學問也曾受康熙器重,但他和廢太子允礽關係密切,而且屬下常常

仗勢作亂甚至行騙,讓康熙覺得他不會治理事務,自然也就沒他繼承的份兒了。

皇子「失望聯盟」於是把目標放在皇十四子允禵身上,全力支持他,這就是為何康熙晚年允禵呼聲很高的原因。當然康熙也對他不錯,不但讓他受封爵位、財富增加,還任命他為「撫遠大將軍」,負責征討厄魯特蒙古及安定青藏邊區。不過後來允禵讓康熙頗失望,主因他喜歡結幫聯勢犯了康熙的大忌,甚至還貪汙。

雍正戒急用忍得大位 年號雍「正」顯正當

倒是和允禵同母的皇四子胤禛,表現出與世無爭、對皇位不感興趣的樣子,經常與僧道人士往來、過著清心寡慾的生活,深知父皇不喜歡結黨他就更小心翼翼,因此康熙對他印象很好,殊不知這可能是雍正用了些心機。 (相關報導: 風評:柯文哲讓支持者失望了! 更多文章

長久以來雍正繼位的合法性被視為「疑案」,他究竟有無竄改遺詔?隨著更多史料的出現、史學家也有了新的看法。研究清史的著名學者、為台北故宮撰寫多本專書的陳捷先教授指出,胤禛九歲就追隨皇父北巡塞上,被封為貝勒分府後、皇帝給他的訓練更多了。例如康熙37年陪同父皇到東北盛京老家拜謁祖陵,41年(1702)隨父兄前往佛教聖地五臺山朝佛,這類「法祖」、「敬天」的大事都是清朝皇家最講究的,而且像調查通倉發米糧弊案等國家大事他也幾乎無役不與,足見康熙是相當看重他的。

「雍正帝牡丹臺觀花行樂圖」,畫中著金色服裝的小孩應該就是弘曆(乾隆帝),康熙在牡丹臺初見弘曆就非常喜歡他,有學者推測雍正或許是用此圖來喻示康熙選定自己和弘曆為繼位者。(圖/作者攝)
「雍正帝牡丹臺觀花行樂圖」,畫中著金色服裝的小孩應該就是弘曆(乾隆帝),康熙在牡丹臺初見弘曆就非常喜歡他,有學者推測雍正或許是用此圖來喻示康熙選定自己和弘曆為繼位者。(圖/作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