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斯新聞(Fox News)首席駐外記者Trey Yingst在特拉維夫、基輔或貝魯特報導新聞時,已經形成了一套慣例:他清清嗓子,對著鏡頭,為本機構錄製一段報導。然後,他拿起手機,為TikTok再錄一段。
「通過社交媒體,我能夠與那些平常可能不看有線電視新聞的年輕受眾建立聯繫,讓他們對我們報導的新聞感興趣,」31歲的Yingst說。
福斯電視觀眾的年齡中位數為69歲。Yingst主要通過他的自拍短影片來吸引這些觀眾的子女和孫輩。他在TikTok上有超過85.2萬名粉絲,幾乎是這家有線電視新聞網官方帳號粉絲數的一半。
傳統媒體公司正面臨一個嚴峻的現實: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項分析顯示,30歲以下的成年人中,有39%的人表示他們經常在TikTok上獲取新聞。一些最大的新聞機構正嘗試跟隨這些受眾進入該平台,以及其他擁有大量年輕粉絲的社交媒體,但可能難以通過其主要的品牌帳號獲得關注。TikTok用戶主要是被那些有魅力的個人所吸引,而不管這些人背後的僱主是誰,甚至也不管他們是否為新聞機構工作。
根據社交媒體研究公司CredoIQ的數據,10月和11月,美國排名前150位的政治類TikTok帳號中,有88個是內容創作者。51個是《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MSNBC、福斯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新聞機構,其餘則與候選人或政黨有關聯。
福斯新聞於6月入駐TikTok,正在利用Yingst、《福斯與朋友們》(Fox & Friends)聯合主持人Ainsley Earhardt和資深駐白宮記者Peter Doocy等人才來觸及該平台的年輕人。
Doocy的一段影片曾獲得240萬次觀看。在那段影片中,他要求白宮新聞秘書卡里娜・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評價,在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敗選後,拜登(Joe Biden)和賀錦麗之間關係的緊張程度。
福斯新聞的母公司福斯公司(FoxCorp.)與《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母公司新聞集團(News Corp)擁有共同的所有權。
就在媒體公司押注TikTok之際,該平台本身的命運卻不明朗。一家聯邦上訴法院本月早些時候表示,美國國會確實有權關閉這款有中國背景的應用程式,不過TikTok很可能就該裁決提出上訴。
該平台並沒有為出版商或新聞網帶來多少廣告收入,但高管們表示,從長遠看TikTok值得投資。這些公司認為,即使年輕人現在沒有訂閱電視或新聞服務,他們也可以通過在TikTok上與這些年輕人互動來培養他們成為未來的客戶。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川普貿易戰迫近,中國或回以更大規模反制
|
更多文章
)
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數位社交媒體碩士學程的副主任Freddy Tran Nager說:「當這些孩子有了好工作,或者他們想要更深入的資訊時,只需點擊一下游標,就可以訂閱《華爾街日報》了。」
NBCUniversal旗下的品牌則著重打造像NBC News全國政治記者史蒂夫・科納奇(Steve Kornacki)以及《今日秀》(Today)聯合主持人霍達・柯特柏(Hoda Kotb)和珍娜・ 布希・海格(Jenna Bush Hager)這樣的個人帳號,他們憑藉輕鬆愉快的名人訪談節目吸引了一批粉絲。NBC News在TikTok上發布了一段科納奇分析川普(Donald Trump)為何在威斯康辛州獲勝、而該州卻選出一名民主黨人擔任參議員的影片,獲得了120萬次觀看。
@nbcnews #Trump made significant gains among nonwhite voters this election, especially in the Southwest in areas with large Native American populations. Steve Kornacki breaks down how those strides in support are significant for Trump, despite him ultimately losing #NewMexico original sound - nbcnews
「如果你想接觸年輕人,你不必成為喬・羅根(Joe Rogan)那樣的人,」NBCUniversal News Group的數位長克里斯・貝倫德(Chris Berend)說。「我們已經證明,我們可以做自己,只要有鮮明的觀點,就能接觸到數億人。」
在CredoIQ 10月和11月的排行榜上,前150個政治TikTok帳號中,MSNBC排名第三,僅次於川普團隊和《每日郵報》(Daily Mail)的帳號。NBC News排名第十。
貝倫德說,個人色彩鮮明的影片在TikTok上可以有很好的效果,他還說:「不要覺得你在電視上製作的所有東西都可以在TikTok上播放。」
《60分鐘》(60 Minutes)欄目的記者萊斯利・史塔爾(Lesley Stahl)最近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周日早間新聞》(CBS News Sunday Morning)節目中播出了一段報導,討論帕金森氏症患者如何通過攀岩來應對症狀。在一則播報該機構新聞的TikTok影片中,她對著鏡頭講述了拳擊是如何在她丈夫應對帕金森氏症的過程中幫助他的。這段影片獲得了50萬次觀看。
「我們知道,社交媒體演算法和消費者已經開始更喜歡創作者內容的風格,而不是傳統品牌內容的風格,」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和電視台社交媒體和趨勢內容副總裁克里斯蒂娜・卡帕蒂德斯(Christina Capatides)說。
本月早些時候,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駐外記者拉米・伊諾森西奧(Ramy Inocencio)在倫敦希斯羅機場(Heathrow Airport)以及在飛往首爾的飛機上錄製了一段TikTok影片,帶著觀眾了解了韓國短暫實施戒嚴令的事件。這段影片吸引了330萬次觀看。
「當你在看新聞的時候,他們是在讀稿子,」家住密西根州東南部、27歲的全職媽媽切爾西・切拉魯(Chelsey Cheraru)說。「當你在看某人的TikTok直播,或者你在看某人的影片時,十有八九他們不是在讀稿子。」
對於自2019年以來一直營運《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TikTok帳號的戴夫・喬根森(Dave Jorgenson)來說,以有趣且引人入勝的方式吸引年輕觀眾是他首要考慮的問題。
喬根森最近在一則短影片中同時扮演了《華盛頓郵報》的編輯委員會成員(身穿Polo衫,坐在電腦前)和老闆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身穿紐扣襯衫,領帶鬆鬆垮垮),調侃老闆在總統大選中不發表支持言論的爭議性決定。
喬根森引用了《華盛頓郵報》評論文章中的語句,解釋像貝佐斯這樣的億萬富翁為何可能擔心遭到川普的報復。
「我很清楚幽默的界限在哪裡,」他說。「我真的儘量做到點到為止。」
在《紐約時報》的TikTo帳號上,最近的貼文包括一些短影片,涉及翻修後的巴黎聖母院、一位時尚編輯討論2024年最時尚人士,以及貝佐斯在DealBook峰會上的部分採訪內容。
《紐約時報》受眾總監安娜・杜班科(Anna Dubenko)說:「我們的策略是,做自己,但在我們想接觸到人們的所有地方都要做自己,而不是刻意迎合某個特定平台。」
杜班科說,《紐約時報》沒有明確鼓勵或培訓記者在TikTok上分享他們的作品。
《華爾街日報》表示,該報正努力吸引各個平台上的年輕受眾,包括TikTok。該報所發布影片的主要內容是記者們解讀自己的報導,這些報導的主題涉及川普重塑教育體系的計劃到信用卡積分貶值等方方面面。
南加州大學的Nager說,他喜歡看到貼文中突出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