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四月初美國總統川普提出對等關稅開始,全世界貿易、股匯債三市同步陷入混沌之中。加上六月份美國國債將有1.6兆美元面臨到期,屆時將以新債還舊債的方式解決。美國經濟甚至包括全世界經濟雪上加霜,極有可能陷入百年一遇的大蕭條之中。
近日隨著穆迪調降美國3A等級國債評等,美債市場一片風聲鶴唳。而在過去一個甲子全世界所有把美國國債視為無風險資產進行投資的法人機構或個人,目前都陷入溫水族青蛙的矛盾與痛苦之中:到底逢低繼續加碼,還是忍痛止血,要不要斷頭殺出?
我們應該拉高視野,思考根本性的問題:在未來幾年當中,美元是否和過去幾十年一樣,維持足夠的購買力和流動性?貨幣具有三大基本功能交易媒介、價值儲存和計價單位。交易媒介指的是貨幣可以作為商品交換的工具;計價單位指的是貨幣可以作為所有商品的共同衡量標準;價值儲存指的是貨幣可以作為財富儲存的工具。數位貨幣與虛擬貨幣的興起,將部分取代傳統貨幣交易媒介的功能。然而通貨膨脹的持續加溫將嚴重損傷美元計價與儲存的功能。這便可以解答為什麼過去一二年各國央行大賣美元與美債、大量購入黃金儲備的原因。
2500年前,老子便告戒我們:福之禍所倚、禍之福所伏的道理。俗話說:出來江湖混總有一天要還。任何的經濟政策都有他的正面目的,但同時也會帶來負面的效應。2008年美國金融風暴與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促使美聯儲實行無限量化貨幣寬鬆政策(QE),造就今天美國36兆天文數字的國債。而過去多年來當美國老百姓沉醉在富足生活假象當中,隱含著就是無限量貨幣寬鬆政策下的通貨膨脹和還不起的國債的巨大風險。而近幾年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壓力又促使美聯儲暴力升息,回頭造成美國政府難以支付高額國債利息與可能違約的壓力。
川普總統上任後多次施壓美聯儲主席包威爾降息,目的便是希望緩解美國支付國債利息的壓力。然而事與願違,在美國通貨膨脹尚未解除危機之前,美聯儲做出絕不降息的決定。目前的壓力全部在美國政府身上,換句話說全部壓在美國霸權四大支柱當中的美元與美債身上。這便是美元持續走弱、美債可能步入違約風險的核心關鍵。但更糟糕的:美元與美債是相互捆綁的,也就是美元與美債的風險是相互疊加的。
橋水基金創辦人達里歐持續提出警告:穆迪低估美債風險,美國經濟真正威脅來自印鈔償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近日亦提出嚴重警告:金融市場已發出警示,川普政府即將面臨「特拉斯時刻」。
筆者認為六月美聯儲必然再度出手,以量化寬鬆方式解救美債到期違約危機。然而根本問題並未解決:利息依然高掛、美債仍然處在違約風險之中,而更大的危機便是由美聯儲做莊,美債徹底走向左手換右手、挖東牆補西牆的死胡同當中。當各國對美元與美債的信心崩落時,便是美國霸權走向衰弱時刻。在此同時,美元將逐漸喪失國際商品定價權與儲備功能。
今年是貨幣大重構年!所謂的現金為王並不止是體現在現金的價值,而是現金的流動性。當你手中還持有大量美元或美元資產和美債的時候,你不但喪失了資產的價值,同時意味著你將逐漸地喪失貨幣的流動性。
*作者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財金教授 (相關報導: 張宮熊觀點: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開始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