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泰國簽證之疑?新南向政策之惑?

2019-12-12 05:20
我國人赴泰國旅遊觀光等目的,自2016年計有53萬人次,逐年增加至2018年近68萬人次。(資料照)

近期媒體報導泰國宣布自12月起實施簽證新制,自辦申請的遊客須提前線上預約,並檢附3個月內財力證明,隨後泰方政策急轉彎,將暫緩新制相關規定。

自2016年5月蔡總統上任後,大力疾呼「新南向政策」的推行,秉持「長期深耕、多元開展、雙向互惠」核心理念,整合各方資源與力量,從經貿合作等四大面向著手,冀與東協十國、南亞六國與紐澳等16國家,建立協商和對話的機制,以達「經濟共同體意識」之總體目標。我政府部門依政策綱領頒發了推動計畫與工作計畫,並核定新南向旗艦及潛力領域計畫,責由相關部會據以執行,另也成立新南向工作小組等單位,無不加速新南向工作的推動。

經過近3年的推行,無論在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與區域鏈結上略有所穫。其中,我國人赴泰國旅遊觀光等目的,自2016年計有53萬人次,逐年增加至2018年近68萬人次,增加幅度為臺灣十大出境市場之首;與泰國的貿易進出口總額,由2016年約93億美元,逐年增加至2018年約107億美元,雖佔新南向國家貿易進出口總額近一成,亦也互惠了臺泰雙方兩國。

經查證泰國外交部電子簽證申請之旅遊簽證選項,入境泰國時,個人需備足20,000以上泰銖,一個家庭需40,000以上泰銖,非當前報導所述需檢附3個月財力證明,筆者希望這是一場意外插曲,泰國官方更應審思決策,即便兩岸氛圍寒冬中,我方相關行政部門更是責無旁貸、爭取彼此平等待之,以達互惠雙方之效。另外,在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兩大夾擊,與海峽兩岸官方零互動下,我國國人更應知曉區域多元化交流的重要性,務須支持新南向政策的推動,爭取自由貿易簽訂的機會,兼籌並顧不放棄任一市場,以邁向「立足臺灣、胸懷亞洲、放眼世界」之終極目標。 (相關報導: 張競觀點:外交背棄民眾,官員冷漠無感 更多文章

*作者為研究生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