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全責護理1》住院照護納健保闖關失敗 47.5億預算健保會僅撥3億為哪樁?

住院照護納健保方案近50億的預算闖關失敗,中央最終僅撥3億元供照護司明年繼續推動試辦,引發關注。(資料照,焦家卉攝)

全民健保日前進行2022年總額協商,除了預算框列,最受矚目的就是住院照護納健保方案,但第一年預算47.5億元卻遭健保會退回,僅撥3億元明年繼續推動試辦。遭高齡化與少子化夾擊的台灣,這項被視為住院照護的解方,為何無法到位?

住院照護是指病人住院期間的基本生活照顧,過去都被視為家屬責任,否則只能花大錢請看護,照顧品質卻良莠不齊。住院照護納健保將病人住院生活照顧責任移給醫院,盼創造病人、家屬、醫院三贏。然而,如此立意良好的政策最後卻闖關失敗,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

提到住院照護,有過醫院陪病經驗的民眾應該都心有戚戚焉。家人因病住院,身為家屬情感上自認應該守在病榻旁,負起餵食、如廁、盥洗等生活協助與照護工作。但現代人幾乎人人都有工作,白天在職場忙了一天,晚上還要到醫院照顧病人,夜裡睡在無法翻身的陪病沙發或行軍床上,且須隨時保持警醒起身照顧病人,那種痛苦真的會令人理智斷線。

「那就狠下心砸錢請看護吧!」但外籍看護工不是人人都有資格申請,且對於許多因急症住院的病人來說,也遠水救不了近火。本國籍看護雖相對容易請,但目前市場上24小時看護日薪至少2000至2400元起跳,1個月下來就要6、7萬元,幾乎是國人平均工資的2倍,短時間或許還能撐一下,一旦病人住院時間拖長,恐怕沒多少家庭負擔得起。

20211022-國人住院多由家屬負責生活照顧,否則就得花大錢請看護。(衛福部照護司提供)
國人住院多由家屬負責生活照顧,否則就得花大錢請看護。(衛福部照護司提供)

減少人流助感染控制 醫院全責護理國際行之有年

事實上,在歐美及日本等先進國家,全責護理(Total nursing care)已行之多年,即只要病人住院,從手術、醫療、復健到最基本的生活照顧,都由醫院負責;家屬可以探病,但有嚴格時間限制,所以不須甚至不被醫院允許插手住院病人生活照顧。這麼做的好處是,看護(國外多稱護佐或照顧服務員,即nursing assitant,NA)均由醫院自聘、自訓,照顧品質有一定水準,家屬不必勞心勞力甚至中斷工作陪病,醫院也能減少人流,以利感染控制。

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司長蔡淑鳳表示,中央自2018年起陸續在國內近百家醫院試辦住院整合照護,也就是國外所稱的全責護理計畫,各方滿意度都很高。因此,照護司原規劃自2022年起,透過住院照護納健保的方式,將相關方案分3年逐步推行至全國;明年也就是第1年納入30%不同層級醫院實施,接下來的2年持續擴大辦理,預計2025年完成健保全面推動的目標。

在照護司的規劃方案中,所有健保合約醫院自聘或特約的看護均分日、夜2班,每班12小時,白班1對4、晚班1對8。也正因該方案納入前述類似「共聘照護」的機制,健保與家屬負擔壓力可望大幅減輕,初步規劃家屬每人每天自付額900元,健保則支付每床每天750元,第一年健保預算47.5億元,預計全國百分之百推動時健保每年預算約158.7億元。 (相關報導: 全責護理2》有錢也難請!醫院看護缺口大 3萬潛在人力為何不願浮出水面? 更多文章

20211022-衛福部照護司規劃的住院照護納健保方案中,投入的照服員月薪雖較是目前24小時看護的7折,工時卻砍了一半,也算是一種誘因。(衛福部照護司提供)
衛福部照護司規劃的住院照護納健保方案中,投入的照服員月薪雖較是目前24小時看護的7折,工時卻砍了一半,也算是一種誘因。(衛福部照護司提供)

住院整合照護方案遭健保會退回 僅撥3億明年試辦

然而上述方案在健保會提出後,卻受到多位委員的輪番質疑,其中共同的意見包括:住院整合照護立意良好,要納入健保也不是完全不能談,但照護司的方案內容太過籠統,對於決定方案能否成功最重要的「錢」與「人」兩大因素,規劃與設計也顯然不夠細緻。最後決定退回該方案,僅撥3億元供照護司明年繼續推動試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