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晶片是21世紀的「新石油」!美國大舉投資半導體產線,中國仍掌握關鍵原物料

美國是在過去兩年才充分意識到,半導體現在對現代經濟的重要性不亞於石油。

在數位化的世界裡,電動工具通常裝配有追蹤自身位置的藍牙晶片。家用電器已經添加了晶片來管理電力使用。2021年,平均每輛汽車裝有大約1,200個晶片,價值600美元,是2010年的兩倍。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造成晶片短缺的供應鏈緊張問題令美國深受其害。據諮詢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汽車製造商去年因晶片短缺損失了2,100億美元的銷售額。與中國之間的競爭引發了擔憂,美國擔心中國可能主導民用或軍用的關鍵晶片領域,甚至阻止美國獲得零部件。

現在,美國政府和公司正花費巨資瘋狂建立國內制造業和保障晶片供應。根據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的數據,自2020年以來,半導體公司在全美提出了40多個項目,價值近2,000億美元,將創造四萬個就業崗位。

這是對晶片行業的大舉押注,該行業塑造了國際經濟競爭格局並決定了各國的政治、技術和軍事優勢。

英特爾的Xeon處理器。(美聯社)
英特爾的Xeon處理器。(美聯社)

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 INTC)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去年10月在《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舉辦的一次大會上稱:「過去50年,石油儲備的位置決定了地緣政治局勢;未來50年,晶片工廠建在哪裡更為重要。」

隨著石油在20世紀頭10年成為工業經濟體的關鍵原料,美國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之一。確保半導體供應則更為複雜。儘管各種石油之間大同小異,但半導體的類型、性能和成本卻令人眼花繚亂,而且依賴於涉及多個國家的多層供應鏈,投入的要素數以千種計。鑑於規模經濟的效應,美國不可能一力完成所有這些東西的生產。

美國商務部監督《晶片和科技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實施情況的辦公室的負責人Mike Schmidt稱:「美國的尖端生產為零。」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去年8月簽署為法律的《晶片和科學法案》為半導體製造和研究提供520億美元的補貼。Schmidt稱:「我們討論的是讓美國在前沿生產領域全球領先,並在未來創造自我維持的動力。毫無疑問,這是一系列非常雄心勃勃的目標。」

最近影響最大的短缺並不一定涉及最昂貴的晶片。

美國福特汽車(Ford)大力投資的自駕車公司「Argo AI」的自駕車。(AP)
美國福特汽車(Ford)大力投資的自駕車公司「Argo AI」的自駕車。(AP)

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 F)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去年11月份在加利福尼亞州聖荷西的一次晶片高管聚會上說,受晶片短缺影響,北美工廠工人自去年年初以來只有三次工作了整周。由於缺少簡單的晶片,包括F-150皮卡的擋風玻璃雨刷電機所需的40美分的零部件,福特汽車產量比目標低了4萬輛。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央行數位貨幣」時代即將來臨!各國都做好準備了嗎? 更多文章

直到2014年,總部位於聖地牙哥的瑞思邁(ResMed Inc., RMD)生產的睡眠呼吸暫停治療設備每部都只包含一個晶片,用於處理氣壓和濕度。之後,瑞思邁開始在這些設備中使用蜂窩晶片,這些晶片將用戶夜間睡眠模式報告卡傳送到他們的智慧型手機和醫生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