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中國半導體正在垂死掙扎,身為中南海科學技術最高諮詢機構的中國科學院發布報告稱,中國半導體基礎能力完全跟不上國際趨勢,難以自立自強,文章點出晶片業多項痛點,最後下的結論是「快學學台灣」,儼然一副台灣遙遙領先,大陸遠遠落後的味道,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台灣的半導體基礎能力有跟上國際趨勢嗎?大陸要和台灣學什麼呢?
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產業如此,台灣不是嗎?
報導中提到,長期以來中國晶片企業通過購買電子設計自動化(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公司的製程設計套件(PDK:Process Design Kit),共享全球半導體基礎研究成果,導致中國產業界都以為,沒有半導體基礎研究也可以發展半導體產業,文章還吐槽,透過大量投資進行國產化替代,只能拉近與美國差距,無法改變卡脖子困境。
但是,台灣難道不也是通過購買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公司的製程設計套件(PDK),共享全球半導體基礎研究成果,才做起來的嗎?台灣有發展能夠和新思科技(Synopsys)、益華電腦(Cadence)一樣等級的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廠商嗎?如果今天美國也對台灣下禁令,讓我們不能使用這些工具,台灣的積體電路設計公司的下場,會比較好嗎?
如果美國禁止20奈米以下的設備賣到台灣,台灣會如何?
美國禁止20奈米以下設備賣到中國大陸,讓中國大陸一下子措手不及,半導體先進製程的設備、材料、特用化學品從無到有,發展至少5年至10年,美國此舉等於是關閉了燈塔,使大陸晶片業進入黑暗森林,甚至有媒體用嘲諷的口氣形容,這是把中國半導體產業「打回石器時代」。但是我要問:如果美國禁止20奈米以下的設備賣到台灣,台灣又會如何?答案是:會把台灣半導體產業打回「寒武紀」時代(編按:距今約5億年前)!
自從去年底,台積電美國廠即將完工舉行上機典禮,台積電高層與美國總統親自出席,台灣輿論一片歡欣鼓舞,儼然一副台積電遙遙領先傲視全球的樣子:一般人這麼想並不奇怪,但是業內專家都知道,事情沒有這麼簡單。別忘了,在台積電工廠裡的先進製程的設備、材料、特用化學品都是進口的,如果美國把這些東西都禁了,台積電還能做出什麼?
今天美國打壓中國大陸,我們可以暗自竊喜,因為這真的讓台灣半導體廠商「撿到槍」,未來可以再旺10年;但是,如果這樣就以為我們穩贏,就以為能夠永遠保持領先,就以為「沒有半導體基礎研究也可以發展半導體產業」,那不是和過去的中國大陸一樣嗎?
台灣的先進製程領先全球,但是基礎工業遠遠落後
基礎工業是泛指民生經濟提供基本生產的工業總稱,大約包括:冶金、石油、煤炭、電力、化學、材料科學、機械工業等領域。中國大陸能做出飛機引擎、太空船與火箭、太空站、核子反應爐、高速鐵路、量子電腦,請問我們能做得出上述哪一個?大的做不出來,那就說點小的吧!中國大陸能做出1萬瓦以上的高功率雷射,台灣卻連半導體設備裡用的1千瓦高功率雷射都要進口! (相關報導: 「當92%的晶片都依賴台灣,你別無選擇!」美國商務部長:投資半導體就是投資國家安全 | 更多文章 )
鴻海電動車開放平台(MIH:Mobility In Harmony)的電池,用的是寧德時代的產品,連去年國慶日驚艷全場的無人機表演,所用的無人機軟硬體都是高巨創新的。中國大陸擁有基礎工業與內需市場,自己要做起整個半導體供應鏈,是很困難,但並非完全不可能,而台灣呢?我們沒有基礎工業與內需市場,當同樣的事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