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翔觀點:蔡英文與麥卡錫見面的雷根圖書館,記念著「最偉大的美國人」

堅持反共,並以自由市場理念拯救美國經濟的美國先總統雷根。(資料照,美聯社)

總統蔡英文訪美,在雷根圖書館(Ronald Reagan Presidential Library and Center for Public Affairs)與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會面,並發表演說,演說中,蔡英文盛讚美國先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對台灣的貢獻。

雷根的貢獻其實不只是對台灣人、對美國人而已,他可能是人類史上對最多人做出貢獻的政治領袖──我們沒有意思要說他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最偉大、或是最良善的人類之類的話,他能幫助那麼多的人有其時代背景。

就是他,毀滅了左派精神原鄉

首先,人類史上沒有過像美國那個國家,有著超越其他國家區域那麼多的科技力和經濟力;其次,人類史上同樣也沒有過像共產國家,那樣統治地域廣泛而又延伸那麼長時間,甚至拜科技進步之賜,管制的深度也是前所未有,也因此製造的災難和死屍都是人類史上任何一個團體都難以企及的──包括被快被當成「禁語」的納粹和希特勒。

然而左派共產主義在共產帝國崩潰後,原來的「信徒」仍對左派教條信之不疑,尤其是共產帝國崩潰並不像二戰的納粹帝國,奉行的共產主義並未像納粹主義一般經過嚴謹的審判,沒有在人類社會經過而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人都在學術單位當中,這其中沒有遭受左派共產主義統治荼毒過的美國,便容納了許多沒被左派共產主義統治過感受其中痛苦的人,繼續宣揚禍害數十億人、好幾個世代的左派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的救贖。

2023年4月5日,總統蔡英文與美國眾院議長麥卡錫在雷根圖書館會晤。(總統府提供)
2023年4月5日,總統蔡英文與美國眾院議長麥卡錫在雷根圖書館會晤。(資料照,總統府提供)

「希望自己能夠改變世界,卻又討厭已經改變了的世界」,這是美國名編劇艾倫索金(Aaron Sorkin)在《新聞急先鋒》(The Newsroom)中創造的金句。雷根在1980年第一次當選美國總統,就職一任4年後,以只輸掉民主黨對手根據地明尼蘇達、其他49州全勝的驚人成績,在1984年美國總統大選輝煌地連任成功。當時的美國民眾有多認同他的施政、由此可見一斑。甚至雷根還達成二戰後白宮從未有的紀錄──同黨連續三屆執政,在雷根任完兩屆總統後,同黨的共和黨候選人、也是雷根的副手布希(George H. W. Bush)成功地接棒雷根,讓共和黨繼續成為白宮主人。而最讓左派憤恨不已的共產帝國崩潰,就發生在布希任內。

雷根創造了歐巴馬口中,不可逆的「雷根革命」

1992年已經在總統大選3連敗的民主黨,不得不作出調整,高喊「新中間路線」,才得以拿回白宮。左派對現況憤恨不平,相信世界必須以革命手段被徹底改變,然而雷根的「漸變」卻成功締造成了持久的改變,不但讓共產主義終於遠離人類社會,使得發展遠不如西歐的東歐國家開始突飛猛進,還讓民主國家如英、美的左翼政黨必須調整路線,這些改變很多已經都是不可逆的了。「希望自己能夠改變世界,卻又討厭已經改變了的世界」,這就是左派對雷根的心情。 (相關報導: 拜登有多兩袖清風,就有多忘恩負義:《螺絲愈來愈鬆》選摘(2) 更多文章

蘇聯末代領導人、冷戰終結者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與美國前總統老布希(George H. W. Bush),攝於2012年11月(AP)
老布希(右)成功接棒雷根,並讓諾大的共產帝國在他任內崩解,左為當時的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資料照,美聯社)

左派怨恨雷根帶來的改變,因為那顯示自己相信半輩子的東西居然是這樣錯得離譜。但雷根的功績太大、民心所望,讓左派不能閉著眼睛瞎扯,只好選擇不提雷根,祈禱他從人類社會的記憶徹底消失。很顯然三十多年的時間過去,這樣的努力是成功的,左派成功地讓美國以外的許多人,不知道雷根為何人,提到美國總統,在嚴重左傾的好萊塢和學界聯手下,記得的好總統總是民主黨的羅斯福、甘迺迪(JFK)、詹森(Lyndon B. Johnson,這位總統可以說是好萊塢左傾程度的最佳探針,在1980年代電影當中,可完全不是現在好萊塢塑造的那種英明神武形象),對於共和黨總統的印象,就是尼克森(Richard Nixon)的水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