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及觀點:國際社會與全球南方

2024年10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喀山舉辦的金磚峰會敬酒。(美聯社)

「國際社會」與「全球各國」、「世界各國」是國內與英文媒體常見但濫用的主詞,甚至有些嚴謹研究的作者,也用它們指「世上不確定的多數國家或民眾」,例子從網上司空見慣。比如多年前有報導稱澳洲拒絕收容尋求庇護的難民,引起「國際社會」撻伐。實際上,比較有根據的是當年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有近60國對此譴責,但這與「國際社會」還有大段距離。近期有國內媒體稱「世界各國」正在慶祝萬聖節,唯獨中共民警在上海取締奇裝異服;似乎跟「中國支持俄國侵烏在『國際社會』遭到空前孤立」的論述如出一轍。其實認真看一下各國的國情和宗教情況可知,這樣的新聞寫作廉價而偏頗。

「國際社會」的概念濫用

倒是日本經濟新聞2019年曾感嘆,印度對喀什米爾印控區採取的高壓政策,「全球社會」(global society)卻緘默不語。近日以色列國會通過禁令,宣布禁止聯合國在加薩-的「近東難民救助工程署」(UNRWA)的活動,遭到包括美國在內所有安理會成員的反對。還有,以聯合國大會多次以大比數通過譴責以軍攻勢的決議,包括9月以124票贊成、14票反對、43票棄權,通過由南非、巴勒斯坦、北韓、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爾及利亞、馬來西亞、智利提案要求以國遵守「兩國方案」、立即撤軍、對占領過程賠償損失。但是雖然支持以國的美國、密克羅尼西亞、諾魯、巴拉圭、巴紐、土瓦魯、東加、斐濟、捷克、阿根廷等國集團特徵明顯,英國、澳洲、加拿大、德國、荷蘭、丹麥、瑞典、印度等40餘國卻棄權。可見喀什米爾案多國緘默、以巴戰爭案多國責備以國,也只能勉強說「國際社會」出現了相對清楚的共識。

就算如此,一些有特定背景的媒體仍稱,以色列揭露了UNRWA被哈瑪斯與「邪惡軸心」(Axis of Evils小布希911事件後稱北韓、伊朗和海珊政府的伊拉克用語)利用,使「國際社會」加以檢討,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義大利、瑞士、澳洲、芬蘭、法國和日本等10多個捐助國暫停支持UNRWA。對這類媒體來說,似乎這10國已可作為「國際社會」的代表。但聯大投票責備以方、支持「兩國方案」的,還是有日本、法國等西方強國,所以同情巴方並不是發展中國家、非西方國家,或者「全球南方」的專利。

「國際社會」與大西洋社區的自由國際秩序

如果根據國際關係理論中,最青睞「國際社會」概念的英國學派(English School)的說法,「國際社會」(international society)是指在國際政治仍處於無政府狀態、各國之間沒有最高權威的條件下,國與國的關係仍具有「社會性」。國家之間未必總是霍布斯式的無窮敵對與注定殺伐,而是一種受到共享規範與信念約束的有節制競爭。 (相關報導: 王義雄觀點:中國「金磚」旭日東昇、美國「G7」夕陽西下 更多文章

有些學者說,19世紀「歐洲協商」(Concert of Europe)的時代,西方大國雖競相海外殖民,但彼此即便開戰,也不會以毀滅對手為勝,是「洛克式無政府」(Lockean anarchy)。二戰後即便美蘇冷戰,更是遠離霍布斯式無政府,向洛克式國際社會前進一步。若能進步到北約(NATO)或歐洲共同體(EC),雖然西方各國保有主權,形式上國際社會還是沒有世界政府,但已近乎「康德式」狀態—是更有序的國際社會。

2024年10月24日,金磚峰會在俄羅斯喀山舉行。(美聯社)
金磚國家愈來愈不侷限於「南方」。圖為2024年10月24日,金磚峰會在俄羅斯喀山舉行。(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