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改鎖定虛擬貨幣?郭正亮從美債危機看美元霸權:本幣互換將崛起

美債被認為是川普按下90天關稅暫停鍵背後的一大原因。(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川普暫緩90天的對等關稅,日前有評估指與投資市場大幅拋售美債有關。對此,前立委郭正亮就在節目《亮子力學》中分析,美債危機的惡化代表著美元霸權的動搖,若美債問題持續無法解決,投資人對於持有美元的意願持續降低,最終將導致區域貿易中本幣互換的崛起,貨幣市場逐步「去美元」化。

在川普4月4日公告對等關稅後,美國10年債殖利率一度飆升到4.5%,短短五天內飆升0.7%,相當於增加3000億的美元利息,郭正亮指出,這背後與基差交易(Basis trade)的避險基金被斷頭有關,交易商不得不賣掉現貨來補足融資斷頭,也就因此出現4月8日流動性下降的問題。他解釋,所謂的基差交易指的是對衝基金買進現貨美國國債,賣出相對應的國債期貨合約,並以高倍數槓桿從中套利,當美債殖利率上升,交易商同時面臨平倉的需求,美債因此面臨流動性風險,進而衍生美債信心問題。

郭正亮表示,不只美國國內避險基金賣出美債,日本也在同一時間狂賣逾200億美債,主要是日本一間資產規模2.7兆的壽險公司決定改以日債作為投資的標的,調整投資配比減持美債、買進日債,這個舉動也吸引其他壽險業者跟進,參與這場美債風暴。而即便川普隨後宣布暫緩關稅,美債殖利率問題仍沒有好轉,維持在4.3%、4.4%區間。

郭正亮分析,上一次美債遇到危機是出現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投資人大量拋售美債,聯準會因而開始進場展開無限QE,三個月買進了1.6億的美債,一度占據90%的市場購債量,而這個QE持續到2022年才停止,這也讓聯準會手上的美國國債暴增、美國國債規模在四年內暴增兩倍,即便後來展開縮表,美債持有水位仍然沒有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郭正亮認為,以現有數據看來,聯準會現在手上持有的美債有6.8兆,預期一旦再爆發美債危機,聯準會將沒辦法大量購債,而美國國債赤字正在已每年2兆的速度向上攀升,今年的美國國債已達GDP的100%,預期到了2029就會達到二戰的最高水平107%,到了2053年美國國債會變成GDP181%。

郭正亮指出,市場正在逐步失去對美債的信心,美國三大信評機構其中之一的惠譽就將美國政府債務信評降級,原因是佔gdp比重過高、政府未有明確的還債計劃、美國政治的不穩定,隨後包括標普在內的公司也將美國政府信評從aaa調降為aa+。他認為川普貿易債造成美債投資人信心持續下跌,目前外國投資人持有約占美債整體的30%、聯準會僅為15%,遠低於外國機構持有比例,郭正亮質疑,「若外外國機構不在願意持有美債你怎麼辦、更何況包括國內機構也還在拋售。」

郭正亮認為,美債問題如果不是川普關稅戰還有機會慢慢消化,但川普貿易戰讓大家開始憂慮債券會不會開始急劇貶值,使得投資人債券開始急劇拋售美債,帶來可能的金融危機。在這個情況下投資人可能會轉向購買日本債券、德國債券、人民幣債券,而川普的關稅壁壘同時也會導致與美國貿易急劇減少,各國貿易回到區域國家之間的本幣互換趨勢也會越來越大,持有美元的誘因也在減少當中。

郭正亮分析,美國1-3月的短債在今年4、5、6月到期總額的有6.5兆,美國希望外國持有者能夠繼續持有美債,甚至改買長債,但在市場急遽變動的情況下,買長債的誘因非常低,也因此他推斷川普和財長貝森特現在一定忙著要找人進來買,川普將下個月要訪問沙烏地阿拉伯,肯定會開口拜託請沙烏地啊拉伯進場買美債,至於能夠買多少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因為美元貶值趨勢已經相當明顯。 (相關報導: 台灣勞工便宜、耐操還可割可棄?總工時「亞洲第二累」 他嘆過勞之島變不了 更多文章

郭正亮指出,川普現在開始把腦筋動到虛擬貨幣上,由於虛擬貨幣仍然是以美金進行交易,若虛擬貨幣可以納入美債交易,就可以擴大交易規模,也因此參議院在近期就針對穩定幣進行立法,但郭正亮認為,扣連美元的穩定幣規模僅2300億美元,對美債市場僅是杯水車薪,如果納入波動性極大的比特幣,聯準會主席鮑爾絕對不會同意,因為美國外匯儲備沒辦法容納比特幣這種波動極大的虛擬貨幣,況且現在比特幣交易量仍然只有一兆,相比美債市場規模仍然不夠,若又走回QE的老路,也只是延後問題的發生,終究還是要面對美債危機惡化所帶來美元霸權動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