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賴清德為何從鐵桿台獨轉而願意談「統一」?

筆者認為,賴清德以「企業併購」比喻兩岸,暴露其可能接受統一的語言邏輯,引發對其真實立場的質疑。(資料照,顏麟宇攝)

機關算盡弄巧成拙

「抗中、仇中搞台獨」一直是賴清德從政以來最鮮明的立場,所以當他奪取大位之後,更是對去中不遺餘力。當賴政府把台灣族群中的「漢人」改為「其餘人」之後,臺灣年輕人這才意識到原來本省人、客家人以及外省人,都屬於漢人,而且還高達96.2%。

其實不僅如此,根據資料顯示,全中國34個行政區當中,漢人百分比排名,台灣排名第14,比河北省、北京市、重慶市都還高。多虧賴清德的 「宣傳」,把漢人講成其餘人,提醒了大家原來台灣人的中國基因,比內地大部分省份還高。

自稱棋手卻成棄子、黃河已見願談統一?

賴清德奉送台積電以為可以得到美國支持台獨,結果川普總統一句:「促進兩岸和平統一。」讓賴清德趕緊改口對日媒表示:「希望兩岸能對抗轉為對話,封鎖轉為交流。」突然間讓人有點錯亂,以為賴清德成了國台辦發言人,因為這句話是以往大陸對台單位每年都會提出的呼籲。不僅如此,賴清德在520就職周年前夕接受網路節目專訪,回應主持人「為何不與對岸談判」問題時,形容「中國是比較大的公司,台灣是比較小的公司,中國要併購台灣就要提條件,不是台灣來提條件」。 此舉被解讀為:統一是可以談的事(只要對岸開好條件),甚至可能會被解讀成:台灣願意被統一,只要價格談妥。

此話一出引起議論,因為這種話很難想像是從他嘴巴說出口的,唯一的解釋就是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其實當台積電願意到美國積極設廠之後,台灣對美國的價值幾乎等於歸零,因為軍事上美國早已無法阻止武統,而台積電對於美國的經濟衝擊及讓美國高科技產業完全崩潰的疑慮也化解之後,台灣對美國的價值大概就只剩外匯所持有的十兆台幣美債以及六千億軍購如何善後。

珍惜得之不易的和平

其實台灣一直是很幸運的,世界公認的中美蘇三強,還好我們今天遇上的是老共。俄羅斯是戰鬥民族,如果跟他槓上了下場可想而知,烏克蘭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美國就更不要說了,百年來美國參與了多少戰爭,毀滅多少政權,造成多少生靈塗炭,件件血淚、斑斑可考。只是西方媒體是由美國主導,所以美國會把每一次的侵略包裝的有如正義之師。而與台灣同屬中華民族的大陸政權,不需要透過強大的武力來鎮壓台灣,因為中國原本就是愛好和平的民族。

「親美仇中」已經讓台灣瀕臨失控,賴清德更是把先前「脫中入北」的主張撇得一乾二淨。唯有「脫美和中」台灣才能終止唾面自乾的惡性循環,重拾台灣人該有的尊嚴。台灣應該好好珍惜過去得來不易的幸運與和平,拿出理智來判斷利弊得失,不要再被禍國殃民的政客蠱惑了。 (相關報導: 賴清德邀在野黨主席參加「國安簡報」 朱立倫:隨時等待朝野溝通的電話 更多文章

*作者為自媒體從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