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第二次就任美國總統當天簽署系列行政令收緊移民政策,包括取消出生公民權,此舉引發中國計劃赴美生子家庭恐慌。
1月20日總統就職典禮上,川普簽署了這些行政令。一般來說這些法令將在簽署後30天後生效,也就是以2月19日為分水嶺,開始實施。
川普此舉引起美國內外軒然大波,作為生育旅遊來源大國,中國民眾更熱烈討論該舉措動向。在微博和生活分享平台小紅書上,美國是否還是一個合適的生育旅遊目的地的討論再掀波瀾,孕產婦考慮趕在2月19日前提前實施剖腹產、或轉道其它有穩定出生公民權保障的國家產子的討論不絕。
「大家都在等待2月20日。」一家同時在美國加州爾灣和加拿大經營的連鎖月子中心負責人告訴BBC,出於安全考慮,她要求匿名。
她還表示,自川普贏下大選以來,由於他再三強調移民政策以及取消出生公民權的傾向,加拿大的月子中心未來半年的預約已是爆滿。相較之下,加州月子中心的生意並不如往年同期,已經預定了加州生產的孕婦則顯得焦慮。
根據中國媒體報導,2007年,中國赴美生子人數僅有數百人,到2014年,人數已達5萬人。此後數年,儘管缺乏官方數據,但蓬勃的生育旅遊產業鏈指向一個起碼目前來看逐年只增不減的數額。
川普簽署行政令次日,美國20個州和地區的總檢察長和多個公民權益組織對取消出生公民權的這道行政令提起訴訟,指川普簽署的這道行政令違背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這條法案明確規定美國公民權屬於所有在美國出生的兒童。
領銜該訴訟的紐澤西州總檢察長官馬修·普拉特金(Matthew Platkin)直言「有信心這道行政令永遠都不會生效,因為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史無前例的總統削弱法治的舉動之一」。
1月23日,美國聯邦法官約翰·考夫諾(John Coughenour)叫停了川普終止「出生公民權」的行政令。
但美國司法部隨後表示,它將「積極捍衛」川普的行政命令。
2022年,美國大約有15.3萬名新生兒的父母既不是美國公民,也沒有合法永久居留權。其中包括在加利福尼亞州出生的2.45萬名兒童、紐澤西州出生的6200名兒童、麻薩諸塞州出生的4200名兒童,等等。
2023年前往美國休士頓生子的袁女士自回國後组建了多个赴美生子信息交流群,並在多個平台上運營帳號,講述赴美生子優劣考慮以及詳細信息。
「如果川普真心想要遏制生育旅遊,完全不需要修改憲法,直接向香港一樣限制雙非孕婦入境就好了,」袁女士這樣說。
此前,香港曾是中國孕婦生育旅遊的心頭好。自2003年香港放寬大陸居民個人遊,赴港生子人數逐年遞增,到2011年,已經突破驚人的3.5萬人次。2012年,港府明確叫停赴港生子行為,自2013年起實施。
2013年香港入境事務處在各管制站共截斷40,865名懷疑內地孕婦,其中5,077名被拒絕入境。
在袁女士創辦的赴美生子信息互助群裡,她目睹了很多已經準備赴美生子的媽媽們的擔心。為了規避不確定性,哪怕提前前往美國會導致預算大幅上漲,很多預產期在三月、四月的家庭趕在1月20日川普就任前即匆匆前往美國,等待生產。
由於川普在選舉期間大力宣傳取消「出生公民權」,赴美生子相關話題在中文社交媒體上吸引了不小討論聲量。在川普宣誓就任、簽署行政令後,小紅書上平時寂寂無人發言的大量赴美生子信息交換群突然變得熱鬧起來,討論美國是否還會放行、川普的政策是否會真正落地、今時今日前往美國是否還安全、新生兒是否還能獲得公民身份。
在一些BBC瀏覽過的數百人討論群組裡,認為川普行政令並不會徹底執行的觀念持有者佔據絕大多數。但「孕產婦是否會在入境時嚴查遣返」是民眾憂心的重點,也是他們認為最容易在實際操作中執行、最接近川普本意的一種手段。
根據赴美生子的過往經驗,孕婦僅需要提前辦理「旅行」簽證,入境海關時誠實告知海關自己此行的目的是生產,即可被放行。生產後,在地辦理國際海牙認證、美國護照和中國旅行証。
孕婦訪美沒有法律問題,但是以旅遊為名辦理簽證則涉嫌違法。2015年,美國當局對加州多家月子中心進行突擊檢查。2019年,三名在加州南部協助生育旅遊產業的生意人被捕。
袁女士早在2016年就開始規劃赴美生子,當時她認為直接生一個有美國公民身份的孩子會讓其人生起點更高,「當時都沒有考慮太多生完之後的實操性」。回憶起自己2023年中在美國生產的經歷,她認為,當地的人文關懷、服務質量、醫學水平都讓她「感受比國內好太多」,此行完全符合她的預期。
在接下來的兩年裡,她時不時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赴美生子的經驗,供後來者參考。
未來政策將的不確定性,讓焦慮籠罩在預備赴美生子的孕婦頭上。交流群裡,是否要趕在2月19日之前實施剖腹早產亦是爭論的重點之一。
「在他的上一個任期裡,川普也有提起取消出生公民權,當時我們建議孕產婦從拉斯維加斯入境,再輾轉到加州,為了避開當時加州稍嚴格的海關審核,」前述連鎖月子中心負責人在電話裡對BBC表示,「我的建議是觀望。2月20日之後,一切都會明朗了。」
川普到底能不能取消落地公民權?
早在川普第一任期內,他就曾多次發言威脅終結落地公民權,並在X上發言稱已要求邊檢人員非常仔細審查入境人士。但這也變相使得民主黨佔上風的藍州有更多時間應對這一行政令挑戰。
大多數受訪法律學者對BBC表示,這項挑戰美國憲法的行政命令執行起來並不容易,川普需要眾議院和參議院三分之二的投票以及四分之三的美國州的批准。
憲法專家、維吉尼亞大學法學院教授賽克里希納·普拉卡什 (Saikrishna Prakash) 表示:「他的所作所為會讓很多人不滿,但最終這將由法庭來決定。」
普拉卡什表示,雖然總統可以命令聯邦機構僱員(例如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的工作人員)做出更狹義的解釋,但這將引發任何被拒絕授予公民身份的人的法律爭議。
華盛頓州律師雷恩·波洛佐拉(Lane Polozola)在法庭上稱,川普的命令將把國家帶回「我們其中一個最黑暗的篇章」。
美国公民自由聯盟(ACLU)的全國法律總監Cecillia Wang此前對媒體表示,川普正在打擊「美國價值的核心,無論是他對出生公民權的攻擊,還是許多其他移民執法活動」。
不確定下的新選擇
即便如此,川普對於移民和外來人口的強硬態度,使得焦慮情緒在留學生這樣的潛在移民群體中蔓延。
正在美國攻讀博士項目的湖南人Cici去年初和男友步入婚姻殿堂,對方在紐約做程序員,並已購置房產,本打算今年開始將兩家生活重心逐漸轉移到美國,但川普上台後,「尤其是共和黨拿下參眾兩院的背景下,我們覺得作為華人,在這裡前途與飄渺,正在考慮去加拿大」。
Cici自高中起即在美國唸書至今,去年完婚後本打算等博士畢業即在此生子,然而川普在競選中對華人、對移民的不友好態度使得他們「清楚認識到自己是外來者,這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會持有敵對態度」。
「我們希望我們的小孩出生在一個我們可以稱為家的地方,有歸屬感,不用感覺自己是偷偷摸摸低人一等的,」Cici這樣說,並表示他們已經打算將房產掛牌出售,之後轉道搬至加拿大。為此,夫妻二人已經在學習法語,希望籍此入籍加拿大。
另一位在波士頓工作的LGBT社群人士Helene告訴BBC,由於在中國與同性伴侶結婚並不可能,她本想在未來幾年裡逐漸在美國安家。
袁女士早已為孩子拿到美國身份,對新政策並不擔心,但她依然高度關注川普任下的移民問題。
「能來美國生子的媽媽們為了小孩已經付出了很多東西,通過這個渠道拿到身份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生育旅遊給美國帶來了很多實打實的好處,我們並沒有搶走本地人的資源,相反,我們帶來了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