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色能源公司新特能源(Xinte Energy)在其網站上稱,正「將光明與溫暖送達世界的每個角落」。但該公司也正在遭受重大財務虧損。
這家多晶矽生產商最近告訴股東,預計2024年將虧損約人民幣40億元(約合台幣180億元));多晶矽是太陽能電池板的一種基礎原料。中國政府大力發展關鍵產業,已導致激烈的競爭和價格戰,與此同時需求停滯不前,衝擊了該公司的利潤。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對中國來說,不幸的是,出現這種狀況的不僅僅是光伏行業。中國各地的很多公司都在虧損,它們在經濟低迷之際苦苦應對產能過剩和支出疲軟。
上述問題使中國在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加緊施壓的情況下異常脆弱。川普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了10%的關稅,並威脅還會採取進一步的關稅舉措。出口已成為中國經濟中少有的一個亮點,企業把過剩的供應大量輸往海外,但隨著關稅上調和美國買家成本上升,這會變得困難得多。
在2024年第三季,也就是最近一個可獲得數據的季,在中國內地上市的公司中有將近四分之一出現淨虧損。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對中國A股市場上市公司公告的分析,這一比例比新冠疫情前高了一倍還多。
FactSet的一個指數涵蓋約5,000家在中國內地上市的公司,該指數顯示,中國上市公司的利潤率最近觸及自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準。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大型工業企業利潤下降約3.3%,為連續第三年下降。許多規模較小的家族企業也在苦苦掙扎。
在利潤受到擠壓的情況下,很多中國公司都處於成本削減模式,需要推遲投資、裁員和控制工資水準。但隨著企業和消費者減少支出,中國進一步面臨同樣的問題:在急需提振消費的時候居民的需求疲軟。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多項挑戰,包括極為嚴重的房地產市場危機和不斷增加的債務負擔。建築活動已放緩,主要以房產為淨資產載體的中國人正在存錢,他們對未來的擔憂與日俱增。據總部位於香港的非營利組織中國勞工通訊(China Labour Bulletin)追蹤的社交媒體貼文,對欠薪的抗議和其他與薪酬有關的不滿已增多。
中國領導人已轉向依靠製造業和出口作為刺激成長的途徑。但產能的提升(部分由於政府補貼)加劇了一些行業的產能過剩。許多公司已降價,試圖將產品銷售出去,但這只會進一步壓縮利潤,導致進一步削減成本。
「這基本上就是一場逐底競爭,」澳盛銀行(ANZ)亞洲研究主管Khoon Goh表示。
川普政府的新關稅將進一步擠壓向美國銷售產品的中國企業,一些製造商表示,他們將不得不降價,以保持對美國客戶的競爭力。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沒有這台機器,世界將停擺?揭秘ASML晶片製造機,以及維持它運轉的「酷炫機械師」 | 更多文章 )
舔舐傷口
中國最大的鋼鐵製造商之一、總部位於遼寧省的鞍鋼(Angang Steel)近日表示,已「全力減虧控虧」,包括努力提高效率和擴大出口。但鋼材價格持續下跌,需求依然疲軟。該公司預計2024年虧損將較上年成長一倍以上,達到約人民幣70億元(約合台幣315億元))。鞍鋼沒有回覆置評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