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TSMC)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強烈要求下,宣布將在美國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這一決定震撼全球科技產業,並掀起台灣半導體業未來布局的熱議。究竟台積電為何不能拒絕川普?為何不能輕易放棄美國市場?這背後有哪些戰略考量?
台積電擴大美國投資有何用意?
台積電一直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企業,然而,隨著美中科技戰升溫,美國政府希望將更多半導體生產轉移至美國本土,確保供應鏈安全。川普3日在白宮記者會上,與台積電執行長魏哲家共同宣布這筆龐大投資,並形容魏哲家是「傳奇人物」,顯示台積電對美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美國政府的目標是降低對亞洲晶片的依賴,特別是在國防、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HPC)等關鍵領域,確保美國在科技競爭中擁有更大主導權,因此,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不僅是經濟決策,更是地緣政治的必然選擇。
台積電為何一定要守住美國市場?
川普政府施壓全球企業回流美國,過去幾個月來,蘋果(Apple)、OpenAI、甲骨文(Oracle)、軟銀(SoftBank)等科技巨頭,紛紛承諾在美國追加數百億美元的投資,而台積電作為全球最重要的晶片代工廠,當然無法置身事外。
此外,美國政府透過「晶片法案」提供巨額補助,同時施加關稅壓力,讓半導體企業不得不考慮在美國設廠。台積電若選擇不投資美國,將面臨高額關稅、失去美國政府訂單,甚至可能遭到市場排擠,這對其全球競爭力將造成嚴重影響。
失去美國市場,台積電會面臨什麼風險?
據台積電財報顯示,2024年第4季,北美市場的營收占比高達75%,比前一季度的71%還要高。這意味著,美國市場已經成為台積電的核心客戶群,一旦失去美國訂單,台積電的營收將大幅縮水。
此外,美國政府正積極打造本土半導體供應鏈,並拉攏英特爾(Intel)、三星(Samsung)等企業加入競爭。如果台積電不積極參與美國市場,美方可能會扶植其他競爭對手,削弱台積電在全球的市場地位。因此,台積電不僅要進軍美國,更要鞏固其技術領先地位,以確保未來的市場優勢。
台積電投資美國,對台灣有什麼影響?
這筆投資雖然能讓台積電鞏固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領導地位,但也引發市場對台灣本土半導體產業外移的疑慮。據台灣經濟研究院(台經院)專家劉佩真分析,隨著台積電擴大美國投資,未來幾年台灣本土生產比重恐下滑至75%至80%,並可能影響台灣的研發資源與半導體人才配置。
然而,台積電仍然強調,台灣將維持其全球技術研發中心的地位,並持續加碼台灣的先進製程與封裝技術,以平衡美國高昂的生產成本。因此,台灣仍是台積電的核心基地,但未來的生產重心將更趨國際化。
美國會讓台積電維持技術優勢嗎?
美國政府雖然大力推動本土半導體生產,但能否讓美國廠區快速追上台積電台灣本部的技術水準,仍是一大挑戰。目前台積電在美國建廠的六座廠預計於2030年全面投入量產,但美國當地的半導體技術人才短缺,可能會影響生產效率與技術推進速度。
此外,市場也關注美國是否會要求台積電進一步轉移技術,甚至協助英特爾提升製程能力。目前,台積電強調其在美國的投資為獨資模式,確保技術不會外流給競爭對手。但隨著美國政府的戰略考量,未來是否會施加更大壓力,仍值得關注。
台積電能否在美國保持主導地位?
台積電的全球布局已進入關鍵時刻,美國市場無疑是其未來不可或缺的一環。面對川普政府的強勢要求,台積電雖然無法拒絕,但仍試圖透過技術領先與產能規劃,維持其獨立性與競爭力。 (相關報導: 川普下重手!狠砍五角大廈預算…「AI軍火商」Palantir股價重挫,全因這個萬元不鏽鋼杯? | 更多文章 )
未來幾年,台積電在美國的發展將影響全球半導體市場的格局。美方能否提供足夠的資源與支持?台積電能否在不影響台灣本土研發的情況下,順利擴展美國業務?這些問題將是全球投資人與科技產業持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