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x主題演講》鴻海劉揚偉描繪AI轉型全景:打造FoxBrain與百兆瓦AI工廠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主體演講上,秀出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在下榻旅館手繪塗鴉,說明AI在智慧工廠與智駕車的關係。(魏鑫陽攝)

2025 Computex主題演講中,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首度系統性揭示集團近一年半以來在AI領域的轉型藍圖,並強調:「我們不只是做製造業,而是在建立一個由AI驅動的產業體系。」

劉揚偉以「三座工廠」與「三大平台」的雙軸佈局,鋪陳鴻海邁向下一階段AI規模化應用的實戰圖像,並同步宣告啟動自研大型語言模型FoxBrain與百兆瓦等級的AI資料中心建設計畫,顯示其跨產業整合與技術自主的決心。

數位孿生、AI工廠與實體製造三位一體

劉揚偉表示,鴻海現階段的數位轉型已不僅止於智慧製造,而是推進至「三廠共構」的AI製造架構。他指出,未來的工廠不再只是實體工廠,而是結合以下三者:

 1. 數位孿生工廠(Digital Twin):利用Omniverse等虛擬模擬技術,在未建實體前即可完成工廠設計、流程優化與模型訓練。 2. AI工廠(AI Factory):於虛擬環境中進行AI模型開發與測試,透過AI代理人學習實際生產資料,並預測維修或調整參數。 3. 實體工廠:在經歷前兩者驗證後才進行物理建設與實際投產。

而這樣的流程可大幅降低試錯成本,並顯著提升導入效率。劉揚偉指出:「AI代理人可處理80%的工作任務,僅剩下20%仍需依賴資深技術人員,這是我們在大量案例驗證下的重要發現。」

「3+3+3」架構再升級 三大智慧平台對接場景需求

延續先前「3+3創新策略」,鴻海本次將其延伸為「3+3+3」架構,第三層即為橫跨製造、交通與城市治理的三大智慧平台:

 • 智慧製造平台(Smart Manufacturing):聚焦AI應用於品質檢測、流程優化與無人工廠管理。 • 智慧電動車平台(Smart EV):整合車載感測器、大數據平台與邊緣運算模組,支援從設計、測試到量產的全流程。 • 智慧城市平台(Smart City):提供標準化資料交換架構,整合交通、醫療、能源等系統,形成開放且模組化的城市AI中樞。

以智慧電動車為例,鴻海已推出e-Bus於高雄上路,並與三菱汽車合作,將MIH聯盟所開發的電動車參考設計提供作為ROEM平台,協助車廠節省高達80%的設計與驗證工作。「這在PC產業早已是常態,有了參考設計,就能縮短Time-to-Market、Time-to-Cost。」劉揚偉指出。

在智慧城市部分,鴻海發現多數應用(如智慧交通、醫療、建築)仍以獨立系統形式存在,資料無法互通。為此,Smart city平台新架構,強調資料共享、知識共創,並已與高雄市政府合作落地,同時擴展至其他縣市與海外城市。

推出FoxBrain 打造懂製造業的專業模型

劉揚偉直言,目前市面上主流大型語言模型多數為通用型AI,無法處理製造業中的高維數據與異常預測任務。他表示:「這些模型理解語言,但無法理解機台發出的信號代表什麼意義,我們需要專門訓練、專門建模的AI。」

因此,鴻海自建大型語言模型FoxBrain,採用LLaMA 3與LLaMA 4開源模型為基礎,搭配自有語料中心進行強化訓練,目標聚焦於工程邏輯推理、設備異常預測、參數最佳化等垂直應用場景,並計畫未來以開源形式回饋開發者社群。

100MW AI資料中心 打造FoxBrain與三大平台基石

為支撐FoxBrain與三大智慧平台所需的龐大運算能量,鴻海也同步宣布建置全台首座NCP AI資料中心(Next-Compute Power AI Center)。

該中心規劃總功率為100MW(百兆瓦),將分三階段完成,首階段先部署20MW,再依電力供應狀況擴充至40MW+40MW,並預計設置於高雄及其他具備能源條件的地點。 (相關報導: 輝達選北士科「有人昔批弊案今搶功」?黃珊珊還原T17、T18爭議:僅新光投標 更多文章

「未來AI將不只改變產業,更會回過頭來重塑自己。每一個應用的背後,都是一座AI資料中心在提供算力支持,」劉揚偉也再次強調:「我們不是談未來,而是已經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