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伯吉對印太盟友喊話:德國軍費都要上調到GDP5%了,你們也可以!

圖為漢光演習的飛彈實彈射擊。(資料照,軍聞社提供)

美國國防部政策主導次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近日強調,美國正積極敦促北約(NATO)盟國將國防支出提升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以因應日益嚴峻的安全威脅。他表示,這項目標不僅適用於歐洲盟友,也值得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邦參考,「這正是面對重大安全挑戰時應有的作為。」

川普(Donald Trump)1.0時期,曾多次要求北約盟國將國防預算占GDP比例由現行的2%大幅提高至5%。美國駐北約大使惠塔克(Matthew Whitaker)日前也對歐洲媒體重申,「5%不僅僅是一個數字,而是確保安全的必要條件。」然而部分歐洲國家對此表示質疑,比利時官員甚至直言,將國防支出提高到5%「太過誇張」,並揚言將聯合反對。

柯伯吉在社群平台X(前Twitter)上發文指出:「美國理所當然地要求北約盟友增加國防支出,以反映當前安全威脅的迫切性,這意味著國防預算應提升至GDP的5%。」他也強調,亞太地區的美國盟友應該引以為鑑,「這就是面對重大安全挑戰時的最佳實踐。」

針對外界質疑目標過高、難以實現,柯伯吉以德國為例反駁,指出德國歷經多年國防投資不足後,現任政府已承諾將國防支出提升至GDP的5%,這是值得肯定的進展。

柯伯吉曾在川普1.0擔任國防部戰略與軍事發展副助理部長,去年底獲川普提名為國防部政策主導次長。今年3月,他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指出,台灣的國防預算占GDP比例仍遠低於3%,並支持川普的主張,認為「台灣的國防支出應該接近GDP的10%,或至少朝這個目標努力。」柯伯吉強調,讓美國人、特別是美軍承擔風險,而盟友卻不願分擔責任,這對美國既不公平,也不是可持續的戰略。

柯伯吉於4月正式上任後,5月初接獲制定新國家國防戰略的任務,最遲需在8月31日前將最終草案提交給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這份戰略將以近期美媒披露、聚焦遏制中國武力犯台及強化美國本土防衛的「暫時國防戰略指導」為藍本。美國國防部公共事務助理部長帕尼爾(Sean Parnell)則指出,新的國防戰略將以本土防衛為首要考量,並強化在印太地區對中國的嚇阻力,同時也會著重全球盟友與夥伴的分擔責任,深化合作,為持久和平創造條件。

台灣總統賴清德自2月上任以來,多次表示將優先推動特別預算,力拚國防預算達到GDP的3%以上。對台灣而言,雖然近期國防預算逐步提升,但距離「GDP5%」或「GDP 10%」的美方期待仍有不小差距。隨著美國戰略重心轉移,台灣如何在有限資源下強化自我防衛,並爭取國際支持,將是未來國安政策的關鍵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