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在倫敦舉行的峰會上,英國與歐盟就「重設雙邊關係」達成了一項協議,範圍涵蓋漁業、國防、食品貿易和能源等領域。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與歐盟主席馮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雙雙表示,這是一個對兩方都有利的「新篇章」,但 《衛報》 指出, 這份協議的內容多是「長期願景」,短期內的實際變化有限。
馮德賴恩在19日結束與英國自脫歐以來的首次峰會後說:「我們正在翻開新的一頁,我們正在開啟新篇章。」英國廣播公司(BBC) 指出,儘管這不是5年來第一次談「翻篇」,但可能是最具關鍵意義的一次。對布魯塞爾來說,這次談判是個機會,能在當前地緣政治不穩之際,拉攏英國這個重要的防衛力量更靠近歐洲,同時也希望處理一些成員國對「脫歐後遺症」的不滿。
一位歐盟外交官告訴BBC,過去幾年大家普遍抱持著「最好不要碰」的態度,因為重新檢視整個脫歐協議涉及「太多政治問題」,大家都怕搞砸。還記得在2023年達成「溫莎框架協議」(Windsor Framework agreement)前,英國和歐盟還一直在為北愛爾蘭的貿易安排爭吵不休。直到2024年較親歐的工黨上台之前,布魯塞爾早就對英國保守黨政府感到挫折,甚至不信任,因為該黨內有不少強硬的脫歐派人士。
如今,一些脫歐支持者指責這份英歐協議等同於「把主權又交還給歐盟官僚」。布魯塞爾的外交官則認為,這只是兩個鄰國間「關係正常化」的開始,畢竟彼此看待世界的方式依舊大致相似。英國首相施凱爾也將此次峰會視為一場勝利,根據《衛報》,連同之前與印度和美國達成的協議,施凱爾形容這是「三連勝」(hat-trick)。
但《衛報》點出,實際上,這項英歐協議代表的是未來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新談判議程 ,為了像是讓小企業恢復對歐盟出口起司和香腸、英國學生有機會重返「伊拉斯莫斯計畫」(Erassmus program),以及加強打擊毒品犯罪的警政合作等鋪路。換句話說,這份協議大多還只是「原則上的共識」,短期內不會帶來太多實際的改變 ;不過一名歐盟外交官仍給予正面評價、並向BBC表示:「我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開始,是個試水溫的好機會。」
食品與農產品進出口 2025年5月7日。在倫敦唐寧街10號外,PETA活動家打扮成兩隻受傷的雞,抗議政府給敏感的智慧動物帶來更多痛苦。(AP)
如果英國與歐盟能夠簽署並全面實施SPS協定 ,勢必將簡化整個檢查程序,甚至可能解除對如生肉等產品的禁令。2023年,英國食品和飲料對歐盟的出口價值達到140億英鎊,佔該行業海外銷售總額的57%。根據這項協議,雙方同意取消衛生和公共安全檢查以及認證,以及從所謂的衛生和植物衛生檢查(SPS)中移除農產品,包括新鮮蔬菜、肉類、蔬菜、木材、羊毛和皮革。
這意味著,英國的起司與香腸生產商能再次在無需健康證明的情況下出口到歐盟,這對很多因為脫歐而倒閉的小企業來說是件好事,例如德文郡的羊毛商、約克郡(Yorkshire)的起司等。這對北愛爾蘭和愛爾蘭來說也是一場勝,從英格蘭運往北愛爾蘭的生鮮食品檢查將大幅減少;而愛爾蘭的牛肉與起司可以再次出口到英國,不需動物檢疫證明。不過,英國仍不在關稅同盟內,因此脫歐後的報關手續依舊存在 。藥品、獸醫藥品和油漆與清潔用品等化學品的雙重監管問題也沒有任何進展。
BBC指出,但這麼做的代價是,英國必須「動態對齊」歐盟的食品標準,也就是未來歐盟改標準、英國也得跟著改;而若有爭議,歐洲法院將擁有最終的決定權,這項政策也招致不少「疑歐派」的批評,反對者認為英國又變成了「被動遵守歐盟規則的一方」,保守黨則直稱這是「投降」。
漁業 英歐雙方同意將現有的漁業協議延長12年 , 也就是讓歐盟漁船能持續在英國水域捕魚到2038年,並把25%的捕撈配額轉讓給英國。
根據BBC,雖然漁業僅佔英國GDP的0.04%,但早在英歐峰會前,英國保守黨就已警告政府,必須明確表態不能讓出英國海域與天然資源的主權,否則就是對英國漁民的背叛;如今他們失望了。部分英國漁業團體對這項協議很不滿意,蘇格蘭漁業聯盟代表麥克唐納( Elspeth Macdonald)更直言「比當年強生(Borris Johnson)的脫歐談判還糟」,並表示長年限的協議剝奪了該行業在未來談判中的議價能力,她更偏好每年與歐盟進行談判。
施凱爾則保證,歐盟漁船的捕撈量不會增加,且在有了新的食品協議後,英國漁民出口漁獲的流程也能獲得簡化,大大降低了因脫歐帶來的成本。根據BBC,英國2023年對歐盟的魚類出口額達12億英鎊,佔總出量的七成。 蘇格蘭養殖業協會也表示,未來出口流程若更順暢,有助於高價值的鮭魚更快送達市場。
漁權協議對歐盟來說無疑是個勝利 , 尤其像法國這樣的沿海國家一定很高興,暫時不用每年為捕撈配額吵個不停。BBC指出,據傳這是一項利益交換:歐盟拿到了長期的漁業安排,而英國企業未來在出口農產品方面也會比較方便。
青年交流 這次協議中,英國與歐盟同意讓雙方18到30歲的年輕人在對方境內短期工作或旅居,但細節尚未確認。BBC指出,這項計畫對像德國這樣希望能更方便進入講英語、有名校的國家來說,是個重要目標。
預期中的「青年流動方案」將改名為「青年體驗方案」(youth experience scheme),這是為了避免過去青年流動計畫惹來的政治爭議。預計雙方將設計一個可以讓年輕人短期工作、唸書、打工換宿、當志工或旅行的簽證計劃。簽證期限尚未確定,但預計至少一年,甚至可能更長。
2025年5月19日。英國外交大臣拉米(David Lammy,前)出席在倫敦蘭開斯特府(Lancaster House )舉行的英國—歐盟峰會。(AP)
機場通關(e-gates) 協議中表示,雙方希望能讓英國旅客使用歐洲機場的電子自助通關(e-Gates),但最早可能也要到2026年才能實現。
目前葡萄牙和西班牙、法國某些城市已經開放英國人使用e-Gates,但旅遊協會Abta表示,整體而言,英國人能否全面使用e-Gates,可能要等到歐盟10月啟動「出入境自動系統」(EES)後才可能實施,屆時是否真的能完全免查護照,還得看各個機場的設備。
國防與安全合作 英國與歐盟在北約(NATO)、烏克蘭問題及歐洲防務自主上已有高度一致,這次協議更進一步深化合作。根據《衛報》,英國將可加入歐盟即將成立、資金規模達1500億歐元(約合新台幣5兆897億元)的新軍備基金SAFE ,該基金的目的是幫助成員國重新武裝。
2025年5月19日。英國-歐盟峰會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倫敦市中心的英國皇家海軍「23型」巡防艦薩瑟蘭號(HMS Sutherland)上與皇家海軍成員交談。(AP)
BBC指出,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加上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國際事務上的反復無常,都打亂了歐洲安全的舊秩序。對歐洲大陸而言,現在強化與英國這個主要防務國的關係,比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尤其像直到最近才達到北約2%國防支出標準的德國,也越來越意識到自己在劇變的世界中是多麼地「赤裸」。
反觀英國的國防製造業規模在歐洲位居領先地位,約有16.4萬人受僱於該產業 。 根據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2020年到2024年間,英國佔全球武器出口量的3.6% ,排名世界第七。
雖然英國將如何參與該基金、何時能拿到資金等,目前尚未有明確細節,但英歐深化安全合作將有助於支持烏克蘭、防止衝突、處理危機、對抗網路攻擊與其他混合威脅,如破壞海底電纜等。
移民合作 根據《衛報》,英歐雙方將深化移民議題上的資訊共享合作。這項計畫早已醞釀多年,讓英國邊境部門可以即時獲得像義大利、希臘、巴爾幹地區與西班牙加納利群島的移民資訊。
英國與歐盟將一起合作處理英吉利海峽的偷渡問題,英國也將強化與歐洲刑警在人口走私的情報合作。
警政 英國脫歐後失去了對歐洲刑警多個資料庫的存取權。這次協議中,英國內政部將重新獲得DNA、犯罪記錄、指紋、車輛登記與失竊物品的資料存取權。雙方也將討論是否擴大至臉部辨識影像資料的交換。
醫藥品 協議中未明確提到醫藥品監管。脫歐導致英國失去歐洲藥品管理局,並設立自己版本的監管機構。不過,《衛報》指出,雙方似乎願意在藥品研發與藥物濫用問題上進行合作。
表演藝術工作者 儘管多位音樂人抗議數年,包括英國傳奇歌手兼作曲家艾爾頓強(Elton John)在內,但目前仍沒有突破性進展。音樂人與表演者仍須按照各國簽證規定才能到歐盟巡演。但雙方同意「持續努力促進旅行與文化交流」。
碳排放 雙方同意,將努力連結彼此的碳交易系統,合作對抗氣候變遷。
可以預見的是,英國與歐盟之間的外交互動將越來越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