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在英國-歐盟峰會結束後形容,加上與印度和美國的協議,他取得了「三連勝」。為了慶祝雙方「和好」,英國政府還大張旗鼓地在泰晤士河上招待歐盟官員,並稱這項新協議將為英國經濟帶來「巨大」的成長潛力。然而英國廣播公司(BBC)認為,實際的經濟效益恐怕不及政府的理想,不過英國的努力仍舊值得肯定。
這份英歐協議象徵英國與其最大貿易夥伴——歐盟——的關係有所突破。BBC指出,尤其是對從事英歐之間食品生產與銷售的人來說,這份協議可謂一大收穫,因為未來有望大幅減少繁瑣的文件作業與邊境檢查。雖然批評者指責英國政府這樣做是出賣主權、接受歐盟規則,但根據BBC,這會讓超過1500項商品的跨境流程更加順暢。
英國食品出口商的惡夢有望減輕?
自脫歐以來,英國出口農產品到歐盟需要額外的認證與檢查,目的是防止疾病傳播與確保食安,但這些程序常常讓出口商叫苦連天,除了得填數十頁的表格外,生鮮食品的出口商常會因商品在途中腐壞而損失慘重。根據英國食品與飲料聯合會(Food & Drink Federation)的數據,由於程序繁雜,2019年來英國出口到歐盟的相關產品數量少了三分之一。因為成本太高、流程太複雜,許多小型企業甚至乾脆放棄出口,或減少出口品項;而進口到英國的商品,也逐漸面臨越來越繁複的手續。
英國政府表示,這份減少行政文件與檢查的協議,加上另一項以能源為核心的協議,預計到2040年將為英國帶來約89億英鎊(約合新台幣約3600億元)的經濟效益。不過BBC也點出,這類估算本就不太精準,而且就算真的能創造89億英鎊的價值,這大概也只佔了英國GDP的0.3%,算不無小補,但絕對稱不上是「巨大」的成長。而且這也只彌補了「極小一部分」因脫歐造成的經濟損失:根據政府的獨立機構,脫歐至今已經讓英國損失大約4%GDP。
物價會變便宜嗎?不一定
有些研究指出,脫歐後的繁文縟節是導致歐洲進口食品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雖然零售業者普遍對這份新協議表示歡迎,但是否真能把省下的成本「回饋」給消費者,其實沒人能保證。BBC指出,即便英歐協議可以緩和未來的漲價壓力,但還是得看供應商願不願意把省下的錢反映在售價上。
漁業讓步惹議
這次英國最大的讓步,無疑是把與歐盟的漁業協議延長12年。雖然漁業只佔英國GDP的0.04%,但這仍讓一些漁民感到失望、甚至憤怒,擔心歐盟過度干預捕魚權益。但BBC也指出,自脫歐以來,英國出口到歐盟的魚類產品已經下滑29%,這次的SPS協議有望挽回部分損失,只不過就目前達成的協議來看,這依舊無法成為經濟成長的「巨大」動能。
(相關報導:
英國與歐盟「重設雙邊關係」,施凱爾宣稱外交「三連勝」!英歐峰會達成多項協議,是實質突破還是紙上談兵?
|
更多文章
)
青年交流、專業認可有望帶來更多好處⋯嗎?
青年流動計畫可能會帶來顯著的經濟利益,但這取決於最終敲定的細節。專業資格的相互認可也可能帶來好處。但BBC指出,儘管這些措施都有潛力帶來實質利益,但經濟學家認為,就算都實現,也難以修補脫歐造成的大部分經濟傷害。官方獨立機構「預算責任局」(Office for Budget Responsibility)估計,英國脫歐導致英國GDP比原先預期能達到的水準還少了4%,這相當於每年1000億英鎊(超過4兆新台幣)的經濟損失。分析師認為,要完全彌補這一缺陷,英國必須重新加入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並恢復人員自由流動,但英國政府19日重申,這些都是英國絕不妥協的「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