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連鎖服裝龍頭爆關廠停產!虧損6億「股價暴跌剩不到5元」,全台上百間門市關閉

麗嬰房(2911)全面停產自有工廠,如今生產全面委外,並將既有廠房轉型為第三方物流基地。(示意圖/取自KaoruYamaoka@pixabay)
目錄

成立逾半世紀的童裝品牌麗嬰房(2911),面對少子化與電商衝擊,營運持續低迷。公司昨(21)日晚間宣布,2024年底已全面停產自有工廠,如今生產全面委外,並將既有廠房轉型為第三方物流基地。未來營運方向將聚焦品牌經營、產品設計與數位銷售,邁向輕資產模式以改善營運體質。

麗嬰房副總經理尤淑儀指出,這項決策主因是工廠產能長期過剩,2023年產量僅達42.7萬件,產能利用率僅約五成。隨著逐步減產,預計至今年底產量將降至零,全年產量僅剩25.7萬件。

童裝老品牌轉型求生 麗嬰房年底關閉自有工廠、全面委外生產拚翻身

麗嬰房自2023年起即著手評估委外生產的可行性,並逐步執行轉型計畫。全面委外後,預期可提升生產效率、降低庫存天數、強化資金運用效率,也有助提升產品多樣性與上市速度,同時確保生產品質。

尤淑儀表示,未來廠房將改為第三方物流基地,創造新的營收來源,並支援公司在物流、電商與零售媒體等新事業布局。麗嬰房也將加強與其他品牌合作,加快跨領域整合的腳步,打造多元營運模式。

營運連年虧損 股東憂心經營續存能力

儘管積極轉型,麗嬰房的財務壓力仍未解除。自2013年以來,除2017年靠資產處分短暫獲利外,公司已連續虧損逾10年。僅過去三年,每股累計虧損達11.32元。截至2024年3月底,待彌補虧損已達6.7億元,約為實收資本額的一半,財報亦遭簽證會計師出具「繼續經營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的意見。

此外,麗嬰房今年3月因每股淨值跌破5元,被證交所列入全額交割股,股票流動性進一步受限。截至目前股價約4.75元,股東人數仍逾3.7萬人,投資人信心面臨考驗。

店數銳減、東南亞布局未明 營運挑戰仍在

曾為台灣童裝龍頭的麗嬰房,巔峰時期兩岸門市超過千家,但如今只剩約三成,顯示營運規模大幅萎縮。面對少子化與消費習慣轉變,品牌在中國大舉關店,並尋求拓展東南亞電商市場,但相關成果尚未明朗。

即使面臨嚴峻挑戰,公司仍強調將持續投入品牌經營與電商通路開發,並推動數位轉型與輕資產策略,希望在產業快速變化中重新定位,尋求新的成長動能。 (相關報導: 知名連鎖餐廳宣告破產!負債達15億「18分店恐撐不住熄燈」,創立近10年陷倒閉危機 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