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墾丁大街的觀光品質與行人安全,屏東縣政府自去年底啟動「墾丁大街人行空間改善工程」,針對過往車道擁擠、人車混流等問題進行大規模路幅調整。計畫包含減少車道數、增設3公尺寬人行道,以及設置結合臨時停車與步行功能的彩色停車區,藉此兼顧白天商家需求與夜間人潮通行。然而,新設的彩色標線空間也引發部分民眾對停車規定的混淆與爭議。
雙向縮減為單線道 騰出人行空間
屏東縣工務處指出,墾丁大街為墾丁國家公園重要觀光據點,尤其在旅遊旺季,夜市擺攤、人潮湧現,行人常被迫走上外側車道,形成潛在交通危險。為改善現況,縣府將原本雙向各兩線的車道調整為各一線,並在外側空間劃設3公尺寬的標線型人行道,以保障夜間遊客安全通行。
創意色塊停車區登場 兼顧臨停與步行需求
考量到日間仍有商家裝卸貨、民宿接送等臨停需求,縣府向中央申請試辦臨時停車空間計畫,並於人行道外緣鋪設綠色帶狀及淺藍、深藍與黃色幾何圖形構成的彩色標線,以視覺化方式區分使用時段。該區域日間可供車輛臨停,每次限停20分鐘,並於每日傍晚5點至晚間11點全面禁止停車,夜間則還原為人行通道。搭配即將於5月29日完成設置的告示牌,縣府期望讓用路人一眼辨識此多功能空間的用途。


民眾反應兩極 縣府將加強宣導
新設的彩色停車區雖具視覺創意與導引功能,卻也引起部分當地居民與外地遊客的疑惑。有民眾反映,色彩設計過於新穎,恐使不熟悉規定的駕駛誤判,進而導致違停情形增加。對此,工務處強調,未來將透過觀光網站、社群平台與地方廣播等多元管道加強宣導,確保停車規範清楚傳達、政策順利落實。
屏東縣府表示,改善計畫仍在逐步推進中,未來也將持續檢視使用狀況與民眾反饋,適時調整導引方式,力求在觀光發展與交通秩序之間取得最佳平衡。 (相關報導: 開車族小心了!新交通規定7/1正式上路「違者開罰60000元」,很多駕駛還不知道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