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以空前決心推進Genius法案,不只是打造下一代金融工具,更試圖主導全球虛擬資產秩序,重建美元霸權。台灣金融科技協會副理事長溫宏駿接受《風傳媒》專訪時直言,這是「虛擬資產的新冷戰」,其戰場不在技術,而在制度標準與鏈上話語權。
溫宏駿擁有超過20年金融業經驗,橫跨永豐金證券、聯邦投信與大華證券(香港),近年積極投入新經濟與區塊鏈發展,致力推動穩定幣與數位身份(DID)等政策倡議。在幣圈,他以「金融派大星」之名串聯傳統金融與加密科技,成為備受關注的關鍵推手。
穩定幣是石油美元2.0,美國輸出的是規則不是技術
「穩定幣的角色,就像石油之於工業社會,將成為全球鏈上資產的結算媒介與價值基準。」溫宏駿分析,未來所有的代幣化資產(Tokenized Assets),都將以穩定幣作為底層計價單位,背後代表的將不再是科技創新,而是誰能定義這場新秩序的制度邏輯。
他強調,Genius法案(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Genius Act)的關鍵在於制度輸出:「美國正在建立穩定幣的法律框架、技術標準與鏈上環境,其他國家只能選擇跟進,或被排除在外。」
5月19日,美國參議院以66比32通過程序性表決,推進Genius法案,最快將於下週進入實質表決階段,並送往眾議院審議。溫宏駿認為,這將是未來30年內最具決定性的金融立法,「這不只是幣與幣的競爭,而是整個金融結構的重寫。」

金融新秩序:AI+DID主導,傳統銀行將被取代
溫宏駿指出,這場虛擬資產新冷戰的核心,是美元在全球支付體系中的頹勢。「2000年後,美元的全球使用率從7成滑落至5成以下。缺乏實體經濟支撐的美國,只能尋求制度與標準上的突破。穩定幣,就是它抓住的浮木。」
隨著現實世界資產(Real-World Assets, RWA)上鏈,美國企圖藉由穩定幣系統排擠各國央行推動的CBDC(中央銀行數位貨幣)。
「你發了CBDC,但鏈上只有0.1%市占率,誰會理你?沒有鏈上生態的CBDC就等於沒有話語權。」他預測,不符合美國標準的CBDC,將難以參與全球交易網絡,美國將透過穩定幣與RWA雙槓桿,實質重塑全球金融主權。
面對AI崛起,溫宏駿預測,未來金融世界將邁向「代理人經濟(Agent Economy)」,AI代理人將自動下單、執行合約,傳統金融體系將面臨顛覆。他警告:「你最怕的不是AI下錯單,而是它暴走。」
他強調,去中心化機制與數位身份(DID)將成為未來AI金融系統的基礎,「AI要可信,就必須建立鏈上身份與授權機制。未來主導金融的,不是銀行,而是科技與AI公司構成的新秩序。」

比特幣是信任機制,美國上演戰略儲備戰爭
對於比特幣的角色,溫宏駿提出不同觀點:「比特幣不是幣,而是一種去中心、可驗證的信任機制。」在政府與機構信任逐漸崩解的年代,比特幣反而成為一種更具吸引力的共識價值。
他指出,美國正雙管齊下,一方面建立鏈上美元霸權,另一方面也在將比特幣納入國家戰略儲備資產。「已有多個州通過法案,允許政府持有比特幣。我相信聯邦層級也將跟進,將比特幣作為類黃金的儲備工具,增強信用、對沖風險。」
他認為,比特幣價格未來衝上20萬至30萬美元並不誇張,「當政府、州政府、大型企業同步進場,買盤會暴增。但比特幣供給有限,這是一場有節奏的戰略儲備戰爭,不是市場隨機波動。」

台灣法規精神對標美國,但創新團隊被排除
台灣《虛擬資產服務法》草案預計6月底前送交行政院。溫宏駿指出,該草案「對於穩定幣的發行人資格與限制」,雖表面參考歐盟MiCA架構,實則精神完全對標美國,強調高監管與高門檻,「這確實讓大型金融機構得以進場,市場表面合法化,但對創新團隊不友善,是一刀切的設計」。
他直言,這種架構反映出台灣官僚文化的保守心態,「公務員不願冒險、不敢犯錯,最後的法規只會排除創新。」
溫宏駿最後強調,「當美國透過Genius法案重寫規則時,台灣不能不接招。這場制度戰不只關乎金融創新,更關係到台灣在國際鏈上經濟中的生存空間。如果我們只看監理與技術表層,而忽略制度邏輯與話語權競爭,將無法在這場全球博弈中站穩腳步。」
(相關報導:
解除美債危機,就靠穩定幣法案?白宮加密沙皇:「一夜間幾兆美元將湧入國債」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