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3起汽車暴衝!台灣交通到底哪出問題了?他揭1致命缺陷:停滯40年

臉書粉專「通勤者之歌」發文點出台灣交通的4大關鍵缺陷。(圖/翻攝自記者爆料網)
目錄

台灣近期連續發生多起高齡駕駛汽車失控衝撞事故,北市重慶南路在19日三峽重大車禍後,於23日傳出一名78歲長者無照駕車導致連環車禍,而在高雄同樣也傳出汽車暴衝事故,引發社會對高齡駕駛安全及交通制度的高度關注。長期關注交通議題的臉書粉專「通勤者之歌」也發文直指,台灣交通早已潛藏多項結構性問題,這波事故只是「遲早會發生」的結果。

網紅分析4大關鍵問題

「通勤者之歌」在臉書發文表示,台灣平均每天發生近千起交通事故,短時間內連續出現幾起重大案件,其實並不意外,他點出4大關鍵缺陷。首先,是駕訓制度形同虛設,許多人透過「買駕照」方式取得資格,真正實務訓練與安全觀念明顯不足;再者,缺乏駕照回收制度,即便年邁或身體狀況不佳,也沒有強制監督機制;接著是道路設計幾乎沒有容錯空間,一旦駕駛失誤就容易釀禍;最後是選擇性執法導致法規失靈,過度追求「績效」卻忽略實際改善交通環境。

制度過於鬆散:無照駕駛也無妨?

通勤者之歌也針對台北市肇事者「無照駕駛多年」現象表示震驚,認為這正凸顯台灣行政懲罰力道不足,「即便被抓到也只是罰錢,沒有刑責,駕照不是非得考,連駕訓班也形同走過場,讓某些高齡駕駛產生僥倖心態,不將規則放在眼裡」。

與其他國家不斷致力於透過法制、設備與設計多管齊下降低交通傷亡相比,通勤者之歌感嘆,台灣許多基本配套仍停滯不前,「像是黑色隔熱紙合法化、馬路永遠補補丁、駕訓內容40年如一日,結果還怪罪機車導致交通地獄,根本本末倒置」。

通勤者之歌強調,「零死亡」的願景並不是把人命當成數字績效,而是一種以人命為核心、人本精神為導向的交通治理思維,「這不是為了績效,而是為了讓所有人回家時能平安無事」,他呼籲政府應以更積極態度檢討整體制度缺失,別再讓更多悲劇成為常態。
(相關報導: 78歲老董是慣犯!已2度無照被抓,妻幫求情「台灣駕照難考」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