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保二十五年一路走來,財務總在風雨飄搖中。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曾於立法院答詢時說:「健保不能倒、醫療不能少、費用不能漲,唯有請上帝或佛祖來當署長。」楊志良說得俏皮、直接、犀利,且令人難以反駁。其實他講的是再淺顯不過的經濟學理論: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保財務再度面臨存亡絕續的關口,這次的「續命丸」會是什麼?
前衛福部常務次長許銘能表示,拯救健保財務的良方就是「開源節流」四個字,且節流尤重於開源、防弊重於興利,唯有如此,萬一需要調漲費用時,才能爭取到民眾支持。那麼政府採取哪些節流措施?又防了哪些弊,做了什麼興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