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況不如預期牽動中國、俄羅斯關係 如何不讓普京戰敗成習近平大挑戰

2022年9月1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烏茲別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美聯社)

俄羅斯自2月24日掀起烏克蘭戰爭以來,聲稱與俄羅斯夥伴關係「無止境」的中國,至今未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為。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研究員辛格爾頓認為,相較於拋棄俄羅斯,中國想要俄羅斯採取更強作為,以獲得勝利,而願意出多少力協助俄羅斯不要戰敗,成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挑戰。

曾是美國外交人員的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現為保衛民主基金會(FDD)中國高級研究員,而《外交政策》(FP)6日刊登他的文章,內容強調就算戰事不如預期在數周內結束,烏克蘭甚至反攻成功,奪回被俄羅斯侵占的部分領土,中國也不太可能改變對俄羅斯的態度。

辛格爾頓稱,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不是取決於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的表現,而是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關係。他直言,習近平會涉入普京發動的戰爭,主要是俄羅斯戰勝的話,中國在地緣政治上得利更多,但俄羅斯戰敗,中國失去的也更多。

辛格爾頓指出,習近平和普京9月都沒出席聯合國大會總辯論,也未參加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Elizabeth II)喪禮,但出席在烏茲別克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SCO)領袖峰會,他們這樣的選擇反映出其與西方陣營為首、象徵跨大西洋主義及二戰後聯盟所建構的多邊體制劃清界線。

靠俄羅斯一起反制美國

「他們的決定凸顯其急速興起的興趣,即建立國際體制替代方案,且不只反映獨裁價值,還刻意把美國及其盟友排除在外」,辛格爾頓表示,「習近平和普京可以吹噓上合組織代表全球逾40%人口,還有像伊朗,甚至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的土耳其等更多國家想加入」。

辛格爾頓說,上合組織本身機制設計就讓其表現不良,因為習近平和普京都不想上合組織成為超國家組織,能解決成員國之間的爭議,而上合組織的不干預義務,體現中國想重塑全球治理話語權的渴望,通常此目標會被包裝成建立更公正、更公平的多極組織,只是俄羅斯對此的渴望不如中國高。

2022年9月15日,習近平與普京在烏茲別克舉行「普習會」。(美聯社)
2022年9月15日,習近平與普京在烏茲別克舉行「普習會」。(美聯社)

辛格爾頓坦言,這套論述對許多國家具有吸引力,像是印度就認為受到聯合國和其他多極組織的中傷與忽視。他表示,上合組織漸增的吸引力證明,習近平與普京有能力組建新的國際聯盟,且不像西方陣營要求「理念相近」,並容忍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行為及中國支持俄羅斯的批評。

「但更令人憂慮的是,上合組織的成長更強化習近平的觀點,即需要俄羅斯的協助來挑戰美國及其盟友網絡,使西方陣營在中國、俄羅斯外圍加速倒退」,辛格爾頓說,儘管普京表明中國有些「疑問和關切」,這不代表中國與俄羅斯關係出現震盪,反而是凸顯雙方權力不對稱情況增加。

中國難再兩邊交易獲利

辛格爾頓認為,為了支持普京的復仇主義行動,中國可能被迫採取違背圖私利本能、損及國家利益的行為,像是為了免讓俄羅斯經濟陷入困難,中國可能會接受俄羅斯盧布做為交易貨幣,此舉恐怕為中國人民銀行帶來新的信用風險,因為其資產負債表會納入俄羅斯的經濟負債及風險。 (相關報導: 俄羅斯藉「公投」併吞烏克蘭領土 中國面臨「無止境」夥伴關係壓力測試 更多文章

辛格爾頓直言,中國可能面臨潛在的制裁,會加速切斷其發展所需的西方技術和資金,且加深對俄羅斯的支持,也會削弱中國令人信服扮演雙邊角色的能力。他提到,與2021年同期相比,中國和俄羅斯2022年前8個月的交易激增31%,達到1170億美元,且有望突破2021年貿易總額1470億美元。

2022年9月,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的習近平。(美聯社)
2022年9月,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的習近平。(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