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祚來專欄:川普上台 會不會放棄台灣?

川普政府只要充分認識中國的危害性,台灣就會更有安全保障。(資料照,美聯社)

說歸說做歸做,川普不可能使美國放棄世界警察的身份,只是作為一個商人,他會更多考量這個身份的美國國家利益(獲取)。

美國會不會放棄台灣?答案是不可能,台灣與美國是戰略性的同盟關係,由美台關係法奠定,台灣「搶走」美國的就業機會是有限的,通過購買武器或其它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給美國予以補償。

川普當選,台灣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其一,南海問題,川普非常關注,不會放棄南海自由航行權的捍衛,當然也不會縱容中共的南海控制與擴張,川普在競選過程中批評中國的南海政策,說中國「不夠尊重」美國。當選後將加強美在東海、南海的軍力部署,威懾中國。這一論調決定了日本、韓國、台灣是美國在東海與南海問題上的重要戰略夥伴,美國不會因為得小利而捨大義。

美國海軍迪凱特號飛彈驅逐艦進入南海海域巡弋,再度引發中美關係緊張。(美國海軍官網)
南海問題,川普非常關注,不會放棄南海自由航行權的捍衛,當然也不會縱容中共的南海控制與擴張。(資料照,美國海軍官網)

其二是歷史的鏡鑑:二戰結束後,美國匆忙收兵,退回北美“享受和平”,結果蘇聯、中國縱容北朝鮮侵略南韓,破壞了二戰之後的和平格局,聯合國與美國不得不與侵略者血戰,如果美國當時對南韓戰略性防禦,使北朝鮮不敢貿然侵犯,那麼,美國就不會付出巨大的戰爭犧牲。

其三才是經濟問題,如果美國真的對中國征收百分之四十五左右的關稅,那麼,必然會影響到日本、韓國與台灣,這一舉措真的會提升美國的產業能力嗎?一些產業向世界各國轉移,是自由市場使然,美國得到的回報是無數百姓得到了低廉的物價,如果僅僅為了讓某些區域得到工作機會,而讓美國物價飛漲,川普如何計算國民得失?川普政府面臨​​的難題是:搶奪失去的工作機會,還是創造新的工作機會?是通過稅收調節來補償那些失去競爭力的產業與區域,還是以舉國之力,引進或召回相關產業,來 「振興」傳統產業基地?

作者認為川普是一位商人,愈搶手愈有價值的物件,他們愈有興趣!(資料照,美聯社)
如果僅僅為了讓某些區域得到工作機會,而讓美國物價飛漲,川普如何計算國民得失?(資料照,美聯社)

已然失去的,難以找回,川普明智的選擇,當然是在創新的基礎上致力於改變,而不是倒退的方式製造貿易壁壘,收回市場自由度的方式,來保護一些區域產業經濟。而召回產業或相關的保護性措施,也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口號式開展一次運動,像中國政府那樣舉國之力,為一個政治性工程去建設與發展。

川普的口號更多的是為了化解美國焦慮

美國的總統候選人在競選過程中許多口炮式演講內容,更多的是基於化解美國國民的各種焦慮,使不滿而沉寂的多數人(準確地講是另一半美國人)獲得心理安慰,並點燃他們對國家與生活的新希望。當川普以自己的競選語言化解了自己選民群體的焦慮之時,必然使投票給民主黨的選民以及世界其它區域的與美國的相關者以焦慮,不僅台灣焦慮,亞洲其它國家同樣焦慮。

川普當選隔天,全美各地爆發示威潮,高呼抵抗各種歧視。(美聯社)
當川普以自己的競選語言化解了自己選民群體的焦慮之時,必然使投票給民主黨的選民以及世界其它區域的與美國的相關者以焦慮,不僅台灣焦慮,亞洲其它國家同樣焦慮。(資料照,美聯社)

川普政府將在某種程度上終結世界警察的身份,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經營自己的國家建設與國民幸福上,國家利益至上,反思、檢討奧巴馬及其幾個前任的國際干預政策為勞而無功,不利國不利民的過當行為。美國將收縮自己的陣線(減少泛而無當的海外駐軍),台灣、韓國、日本等國家或地區,在川普眼中似乎可以做戰略放棄狀,甚至揚言,如果這些地區需要得到美國的軍事保護,那麼,美國將要收取﹂保護費」。 (相關報導: 陳朝平觀點:看美國大選民調與媒體因素 想台灣民主與發展的困境 更多文章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軍事之術,或虛或實,川普的新孤立主義言論,只是一種對前任擴張性國策的一種反動,或者說一種反思,他反思的是一種效益,屬於國家主義的利已,也是一種政治正確,因為美國人民,或者說選舉川普的選民們看到,擴張性國策並沒有給自己帶來福利,自由的世界性市場,帶動了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但這些國家,並沒有感恩美國,不僅如此,新富起來的中國大陸,腰包剛剛鼓起來,就不可一世,揮舞美元,意欲影響或主導世界經濟,進而影響世界政治,要與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平起平坐,青梅煮咖啡,吃著包子啃著漢堡,要與美國論英雄。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美聯社)
川普的新孤立主義言論,只是一種對前任擴張性國策的一種反動,或者說一種反思,他反思的是一種效益,屬於國家主義的利已,也是一種政治正確。(資料照,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