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換工作,第一件事當然是寫履歷自傳。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以下兩個問題?
「誰在看我的履歷自傳?」
「他是用什麼角度在看履歷自傳?」
第一個看你的履歷自傳是人資部門,多數履歷在人資這一關就已經丟進垃圾桶。除了條件不合適的履歷外,還有一種履歷會永不見天日,到不了用人部門那一關,那就是「問題履歷」。
他們是FBI嗎?
對於人資部門而言,挑選出優秀人選固然重要,但是壓在他們心頭最大的重擔並不是這個,而是讓用人部門發現篩出來的履歷有問題。挑對人才,人資部門不見得獲致掌聲;但是人才有問題,他們第一個被轟。也就難怪有的人資部門特別戒慎恐懼,將全部心力花在「挑錯」上。
想想看,每一份履歷都是嘔心嚦血、一字一字推敲,耗時費日才磨出來的偉大傑作,人資部門還可以雞蛋裡挑骨頭,硬是在完美中看出不完美,那種挑錯的龜毛勁兒,以及寧可錯殺一萬,也不能放走一個的狠勁兒,真讓人懷疑他們是FBI訓練出來的。
因為工作關係,我和人資主管經常有第一手接觸,才發現他們在看履歷自傳有一套長期養成的高階人工智慧,像FBI探員一樣,可以從字裡行間找到蛛絲馬跡,聞出「怪味道」,也不一定是錯誤,但是只要具備「合理懷疑」的條件就是等同有問題,極有可能就直接丟進垃圾桶。
所以,寫履歷自傳,除了表現自我、強調優勢,積極爭取加分之外,也要注意到別留下一根頭髮、一個口紅印,或是一枚指紋,讓有潔癖的人資抓到一丁點的「合理懷疑」,不只會減分,還有可能從此翻不了身。
人資想的,跟求職者不一樣
首先,要認清楚的一點,就是人資在看履歷時,不論立場、角度或解釋,都和求職者不一樣。想要求職成功,必須易位思考,站在人資立場著想,第一重要便是不要犯錯,給人資惹麻煩,讓他們被用人部門炮轟!
以下這幾個例子提供的未必是鐵則,卻告訴我們一個鐵的事實,的確有人資是這麼看履歷,而你不會知道應徵的公司是不是有這樣一位人資,所以小心為上!
1. 薪水範圍太寬
求職者在填寫履歷時,面對「希望待遇」都會遲疑再三,最後多半填「面議」或「依公司規定」,認為這樣比較保險,可是也有求職者不信邪,勇氣十足的填了,那兒知道真出包!
5.5至6萬元,他寫希望待遇是5萬至7萬元,為了轉換跑道順遂,前後各拉寬5千元,自認為可以廣泛適用更多企業。可是人資不這麼想,他們認為薪資拉得太寬,表示行情不明確、定位不清楚。不過,重點是這一句話:
「既然寫5萬元,公司就不會給7萬元,不就寫『5萬元以上』就好了。」
2. 未填家中電話
現在年輕人靠一支手機走遍天下,如果不是跟爸媽要生活費,大概連家裡電話都忘了吧?履歷上未填家中電話,很正常啊,可是有的人資不這麼想。
現在年輕人靠一支手機走遍天下,,竟然是「萬一在公司出事,跟誰連絡?」「萬一沒來上班,又不接手機,打到那裡去連絡他?」這些萬一讓人資充滿不安全感,好像家中有裝電話,就如同去警局申請良民證一樣,可以對人格掛保證。
3. 學校肄業 (相關報導: 「領29K又不會怎樣,反正住家裡餓不死!」名作家一語點醒「住家裡」這群年輕人有多天真 | 更多文章 )
微軟的比爾蓋茲、fb的祖克柏都是輟學生,被年輕人視為偶像,可是在台灣,學歷掛著肄業二字可是大忌諱!人資的反應是「是因為愛玩嗎?」「是因為書沒念好嗎?」他們擔心這樣的求職者不可靠,二話不說就刪掉這份履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