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濟學人民主指數如何評比
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的「民主指數」(Democracy Index)是由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定期就全球國家進行評比與發佈的一項指數,以用來呈現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或地區政權的民主程度。該指數評比的內容包括五大類共計60個指數,這五大類包括:選舉程序與多樣性、政府運作、政治參與、政治文化和公民自由。每個指數從0到10分進行評分,最後再轉換成國家的的得分。
評比由專家進行評分,但也結合民意調查(public opinion surveys),主要是根據世界價值調查(World Values Survey)資料庫。多用於在政治參與與政治文化類指標的評分,不過在公民自由與政府運作的部分評分也採用民意調查。
國家的分高低區分為「完全民主」(8至10分)、「部分民主」(6至7.9分)、「混合政權」(4至5.9分)和「獨裁政權」(低於4分)四類。根據2016年的評比,完全民主國家有19國,部分民主國家有57國,混合政權有40國,獨裁政權則有51國。
二、台灣近年的表現與比較
台灣從2006年到2016年的評比如下表,分數介於7.46到7.83之間,被歸類在「部分民主」的國家。世界排名則介於31-37名之間。五大類得分如下表:
過去亞洲國家中的日本與韓國曾名列完全民主國家之林,但兩國自2015年後均降等到部分民主國家。台灣成績雖為華人世界之首,在亞洲國家中則在日、韓、印度與以色列之後,僅位居第五。下表列舉2016年若干與台灣同屬部分民主國家之得分,以及同屬華人社會的香港、新加坡,並將今年首度被降等的美國,一同納入參考。
三、變化莫測的台灣民主
本年度報告別提到台灣民主的變化莫測(vagaries of democracy in Taiwan)。報告指出蔡英文總統雖然獲得56.1%的選票支持,但在就職後她和她的執政團隊民調卻大幅滑落。其引用台灣指標民調(TISR)的結果,在就職時蔡總統淨滿意度(民眾對蔡總統滿意度減去不滿意度)還有33.9%,但九月底就變成-9.9%。而民眾對蔡總統的淨信任度雖然仍維持10%,但也是明顯下滑。雖然報告認為造成此結果的原因有些純屬運氣不佳,包括天候因素導致的桃機淹水危機,以及意外的雄三誤射事件,但還是將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歸咎新政府無法扭轉委靡不振的經濟。對於蔡政府的溝通能力,也認為有待改進。
四、世界民主衰退的危機
回到全球的層次,2016的報告其實更關注世界民主衰退的問題。尤其是美國民主的降等,更是值得觀察與憂心的事。和2015年評比相較,全球民主指數的平均分數從5.55降到5.25分,雖然有38個國家成績表現比以往更為進步,但更有72個國家的民主表現正在退步。依據不同區域的民主發展,報告提到以下幾個重點:
(一)信任赤字(trust deficit)導致美國評比降等。
(三)亞洲國家一直是民主快速成長的區域,但在2016年呈現動力停滯的情況。
(六)下撒哈拉非洲在政治參與部分擊敗了東歐國家,但是離正常的民主還相當遙遠。
(七)阿拉伯之冬(Arab winter)將持續一段時間,但突尼西亞的排名則徒然滑落。
在關注台灣民主發展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這些世界民主發展的趨勢,因為台灣民主可能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尤其許多國家都出現民眾對政府信任的危機,以及民粹主義抬頭的問題。傳統政治菁英與主流政黨,正面對著普羅大眾的挑戰。而民主參與的增加,卻未必伴隨著民主的持續發展,反而出現了民主衰退,這些情況,在台灣也似乎同時都在發生。
五、台灣評比所呈現的問題
根據台灣過去幾次評比的表現,以及與若干國家的比較,我們可以發現:
(一)台灣得分最差的在「政治文化」,從2006年有此指標以來,均維持在5.63分,遠低於平均數(約7.5左右)。經濟學人對「政治文化」部分評比項目如下,共有八題:
四、多少比例民眾偏好專家或技術官僚治國,而非政府?
七、公眾支持民主程度?多少比例民眾認為民主優於其他政治制度?
此部分評比主要係評量全民的民主認知與素養,與政府作為無關,亦非政府單方面努力所能提昇。有賴全民民主素養與觀念的逐步提升。台灣未來是否能跨越門檻進入完全民主國家之林,其實這部分的進展至為關鍵,但也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二)台灣的強項在於「選舉程序與多樣性」與「公民自由」,在「部分民主」等級國家中處於領先地位,甚至與完全民主國家相比,亦不惶多讓。但這部分能夠再突破的空間也極為有限了。
(三)經濟學人對「政府功能」部分評比項目共有以下十四題:
(2)立法是政治最高的部門,有明確高於其他政府部門的至高性?
(5)國外強權或組織無法干涉政府重要的功能或政策?
(6)是否有特殊經濟、宗教或其他國內有力團體可以行使顯著的權力,如同民主制度一般?
(7)是否有足夠的機制或制度存在,以確保在兩次選舉之間可以對政府進行課責?
(9)政府運作公開透明嗎?公眾接觸此等資訊有足夠的管道?
台灣這從2014年的評比開始,在「政府功能」部分即呈現顯著的提升,今年更是歷年表現最好的一次,與日本並駕齊驅,且在同等級國家中領先美國、韓國、新加坡等,居於領先地位。但與完全民主國相比,仍有很大進步空間。
(2)政治過程中,種族、宗教或其他少數是否有合理程度的自主與發聲機會?
(4)政治參與的程度。政黨或非政府政治組織的會員數?
2016年「政治參與」較去年略為退步,亦稍遜於同等級國家,台灣在這方面成績也始終低於自己的平均分數,實有待加強。
(五)2011年至今的六次評比,台灣分數的變動與名次起伏,主要取決於政府效能與政治參與兩個分數的變動。其他三項成績都維持不變。
總結言之,台灣民主表現有其強項,也有不足之處。探究未能達到該評比中之完全民主國家之林,主因應在於「政治文化」之表現,然此部分有待全民共同努力,非僅政府部門所能提昇。「政治參與」部分表現亦稍弱,也有待加強。「選舉程序與多樣性」與「公民自由」則一直維持高分,表現最為傑出,絲毫不遜完全民主國家。至於「政府效能」,在同等級國家中維持領先水準,但與完全民主國家相比仍有相當差距。台灣民主當然有很多地方必須繼續努力,但也不須妄自菲薄。
尤其經濟學人的民主指數有很多牽涉憲政體制、制度、政治文化等評量,甚至已形成長期性的結構因素,過去國內許多評論喜以不同政黨執政時期的分數表現作為攻擊或宣傳的工具,只關注在最簡化的分數與排名,其實並未充分理解此套指標的真正意義,更遑論透過次套評比機制,更積極地去探究台灣民主真正的問題與困境所在,並嘗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實在至為可惜。
(相關報導:
《經濟學人》民主評比 台灣「有缺陷的民主」排全球第33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