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連續兩日以涉嫌「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來指控香港《蘋果日報》與《立場新聞》的現任與前任高層。香港法律專家黎恩灝分析,港府此舉其中一個目的是要增加已被關押被告的刑期。
德國之聲:你如何看待當局對黎智英和其他前《蘋果日報》員工增加「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的指控?
黎恩灝:幾個月前,港府也用類似罪名指控出版兒童書籍的香港語言治療師總工會成員。這不是香港回歸以來,港府利用「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作出控訴的第一起案件。即便如此,相關發展仍令人相當不安,因為在香港,「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是一種言論罪,政府一旦將特定言論或出版物認定成反政府,他們就可以隨時使用「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來做出指控。
他們可以將相關言論或內容淡化為煽動仇恨或反對政府。這對香港來說是一個警訊,因為雖然港府一再強調《香港國安法》沒有追溯力,但他們仍有其他具有追溯力的法律工具可以用來逮捕和指控特定人士或企業。
此外,香港政府此舉也格外諷刺,因為一周前,中國國務院發布了一份關於香港民主的白皮書。在白皮書中,北京批評英國殖民政府使用「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來鎮壓親中的出版商。但現在香港政府正在使用相同的法律來鎮壓《蘋果日報》。
德國之聲:港府用「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來針對媒體機構的作法是否會成為香港的一個先例?
黎恩灝:這是自1970年代以來,香港政府第一次使用「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對記者和媒體機構做出指控。對於香港的新聞界來說,這是一個危險的先例,因為他們的出版物都可以被政府視為煽動性的。
而對那些被指控違反國安法的人來說,這也是一個危險的案例,因為港府將繼續依據國家安全法實施前的活動增加指控。因此,即使在國安法相關案件審判開始之前,港府也可以把特定人士以非國安法的罪名關進監獄。
在《蘋果日報》的案例中,外界很明顯地可以看出,港府想對這些被告增加新的指控,以便在國安法案件開審前,就盡可能地把他們關在拘留所或監獄裡。
德國之聲:隨著香港當局繼續對已經被拘留的被告增加新的指控,你認為香港的司法系統有沒有變得與中國的司法系統越來越相似的跡象?
黎恩灝:香港的國家安全法和「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都具有政治性質。很明顯,相關的審判都是政治審判,這將導致由政府支持的檢方采取很多手段來限制公平審判和訴諸司法。
對這些政治審判中的被告來說,這些策略包括根據國安法撤換掉陪審團。香港的政治審判最終將成為一種常態,未來的做法將與中國的做法類似。港府將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安法下的所有工具,包括閉門審判或將被告引渡至中國進行審判。如果這些情況成真的話,將是對香港司法系統的一個打擊。 (相關報導: 高空驚魂!機上身體不適、新冠快篩竟是陽性 接種3劑疫苗的美國婦女在廁所隔離5小時 | 更多文章 )
雖然我們看到政府自10月起停止根據《國安法》逮捕和指控公民,但他們持續對已遭《國安法》起訴的被告增加新的指控,並使用法律以外的措施來鎮壓言論自由,如拆除大學校園裡的六四紀念藝術品。這將是香港一個新的現實,也會與中國政府在中國鎮壓不同意見的情況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