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陳佩琪醫師的發言,誰能來、應不應該來台北市參加公開活動,成為媒體的熱門話題。有心人士甚至積極在媒體投書,以片面資訊試圖製造鄭文燦市長無心市政的風向,動機值得商確,手法實在粗劣。
回頭檢視媒體報導,陳佩琪醫師轉述柯文哲市長發言,影射桃園市長鄭文燦常常到台北參加各種公開活動卻沒有收到批評,對此感到不滿。
然而柯文哲市長之所以被批評,是因為當台北市發生重大事故(KTV大火)時,他卻選擇滯留於外縣市,而非以台北市政為第一優先。是因為他莫名消耗百萬預算,卻老調重彈用一日雙塔的方式紀念二二八事件。
更有趣的是,鄭文燦市長從來沒有批評柯文哲市長的外縣市行程,柯文哲市長卻將社會大眾的公評,轉移成個人的嫉妒與怨懟。
就好比是,考不及格的不檢討自己為什麼不認真讀書,卻怪同學假日怎麼可以出去玩。首都市長的格局,確實讓人擔憂。
桃園作為最後升格直轄市,不管在城市轉型、公共建設、財政等方面,確實進入不同的階段,有心人士也經常以桃園市債務增加為由,質疑市政府的施政成果。
然而如果稍微用心檢視數據的話,會發現:
一、桃園市仍是六都舉債最少;
二、桃園市支付債務利息也最少;
三、中央統籌分配稅款以及補助款對於桃園市並不公平;
四、統籌分配款桃園市只要跟台南市一樣,瞬間零舉債,並創下直轄市有盈餘的歷史記錄;
五、統籌分配款桃園市只要跟台北市一樣補助,瞬間盈餘1000億。
桃園作為最後升格的直轄市,許多建設不比台北市得天獨厚,需要自籌款項,自然增加財政負擔。當然這件事情不是不能討論,但是讓長年來佔盡便宜的台北人來指指點點,就讓人家很不是滋味。
事實上,有志再上層樓的政治人物造訪其他縣市訪友敘舊、參加公開行程,並不是不能理解的事情,社會大眾也自有公評。但是,柯文哲市長把自己接受到的評論轉移到其他政治人物身上,刻意帶風向的行徑,就著實讓人無法接受。
簡單一句話,就是格調太差。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燦哥「全國走透透」卻只砲轟柯文哲,這難道不是種雙標?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台灣基進桃園黨部執行長,桃園市民。